道德建设

辛勤耕耘在人民调解一线——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邓启贵

2022-05-16 09:22: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有什么需要,有什么诉求,我们都去找邓所长。”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城厢街道群众口中,邓启贵是化解矛盾的“金牌调解员”,是走街串户的“和谐使者”,是人民群众“身边的法律专家”。

  今年59岁的邓启贵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涪城区司法局城厢司法所所长。自1998年开始接触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他始终辛勤耕耘在人民调解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忘我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曾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四川好人”等称号。

  用心用情为民调解

  邓启贵是绵阳市北川县人,当过人民教师、小学校长,1998年进入当时的河边镇(现永兴镇)政府工作,开始接触人民调解工作。2007年,44岁的他被调到当时的城北司法所(现城厢司法所)担任所长。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警、一名共产党员,邓启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人民调解无小事,仁爱之心办成事”,这是他从24年来处理的成百上千件调解案件中得出的感悟,也是他开展调解工作身体力行的准则。

  2007年6月,邓启贵一到城北司法所,就接手了一个老大难问题。1998年,某公司在兼并辖区街道一企业时未按规定给部分职工发放补偿费用,引发职工持续到各级政府上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成为困扰辖区政府多年的信访积案。邓启贵接手后,前前后后用了近3个月时间,先后走访当事人40多人次,终于弄清了兼并企业拖欠22名职工共计13.05万元补偿费的事实,并积极奔走,寻求解决途径。

  “我丈夫就是被拖欠费用的其中一人,今年已经82岁了,身患鼻癌,因为家里没钱也无法治疗。眼看就要过年了,这个年怎么过啊?请你一定要帮帮我们。”2008年春节前,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来到邓启贵的办公室,向他诉说了自己一家面临的困境。邓启贵听后非常难受,立即向街道领导汇报了老大娘家的情况,想帮助老人解决眼前的生活困境。第二天,当邓启贵将从街道借到的2000元钱送到老大娘家时,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钱,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通过邓启贵的积极奔走,2008年3月,在涪城区、原城北街道的资金支持下,22名职工一分不少地领到了补偿费。

  “调解纠纷,既要有爱心,也要用真心,还要有耐心、有公心。”24年来,邓启贵指导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纠纷450余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筑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邓启贵还总结出了“望、闻、问、切”调解法,即在介入调解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对当事人仔细观察、倾听诉说、询问走访、认真分析,确保能迅速找准切入点并选择合适的调解方法。“方法对了,许多矛盾纠纷便能迎刃而解。”邓启贵说。

  创新人民调解模式

  城厢街道铁牛街社区勇拓洋楼小区是2002年绵阳第一批新建电梯公寓,2017年以前,因为环境差、物业费收缴难等诸多问题,小区业主、物业以及业委会之间矛盾重重,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小区”。

  如何解决勇拓洋楼小区的问题?大半年时间里,邓启贵一有空闲就“扎进”这个小区里,多次对小区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走访调查,并联合街道、社区,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小区“业委会+物业”的传统二元治理结构,从业主中挖掘小区能人、贤达和党员力量,引导业主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探索出“党建引领+能人治理”的勇拓模式。

  如今的勇拓洋楼小区真正实现了小区自治,业主幸福感、归属感、满意度逐年上升。勇拓洋楼小区由“乱”到“治”、由“治”向“好”的转变,正是邓启贵在多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的生动实践。

  邓启贵所在的城厢司法所服务范围属绵阳市主城区、商业区、闹市区,辖区有13个社区、500多个小区,常住人口17.5万人,流动人口10余万人,矛盾纠纷数量庞大、纷繁复杂。“这些纠纷仅仅只靠传统的调解方式方法是难以奏效的。”邓启贵说。为有效提升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邓启贵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创建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四位一体”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同时还创设了街道“桃源议事厅”用法解难,开办了“律师下午茶”答疑解惑,在富临大都会打造了绵阳城区首个“法治示范小区”,在得月楼社区打造了“人民调解文化苑”,并创办“社区法治论坛”,开展法治培训、法治讲座等,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邓启贵还组建了绵阳市第一支综合型、研究型专家团队——“邓启贵人民调解专家团队”。在邓启贵的带领下,专家团队对涪城区内各类矛盾纠纷进行了调查、梳理,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农村集体经济分配纠纷、城市物业纠纷等社会影响大、调解难度大的纠纷开展专题研讨,对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提出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并形成研讨报告,编写《人民调解指导手册》,为调解员调解同类纠纷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初心不改奋力前行

  人民调解工作,邓启贵一做就是24年。24年的时间里,邓启贵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为民使命,在平凡的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用责任与担当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即便身患疾病,也从不推诿。

  2004年4月,邓启贵因公受伤,导致左胸肋骨骨折、腰椎严重受损,落下后遗症。“轻伤不下火线”的他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通过在办公椅上放按摩器来缓解腰部疼痛。

  2010年3月,患有胆结石的邓启贵因忙于工作耽误治疗,导致胆囊堵塞胆汁回流,引起胰腺病变,住院进行手术。刚出院的他本应该回家继续休养几天,但此时,辖区一企业发生群体性事件。邓启贵不顾家人的劝阻,拖着虚弱的身躯投入工作中,经过连续13个小时的调解,终于让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除了致力于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邓启贵还将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做法编写成了《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技巧》《城市拆迁纠纷的调解与处置》等培训资料,多次在省、市、区、街道四级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作专题讲座,并以“传、帮、带”的方式积极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培养年轻人才。

  “邓所长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调解的方法和技巧,更多的是那种默默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精神。”现任涪城区司法局青义司法所所长的肖义森曾经在城厢司法所与邓启贵一起工作了三年,对他而言,这段日子使他获益良多,并迅速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司法行政人员。

  如今,邓启贵依然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告诉记者:“退休后,我将继续发挥余热,带领‘邓启贵人民调解专家团队’奋力前行,在基层司法行政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记者 漆世平)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