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

第七届四川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王建刚

2021-05-02 14:2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王建刚

  人物简介:

  王建刚,男,1953年2月生,汉族,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村民。身为红军后代的他,信守对父亲的承诺,担任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义务守墓人,27年如一日,以残疾之身守护忠骨,为来访者讲述红色故事。

  详细事迹:

  王建刚,男,汉族,1953年2月生,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九社村民。

  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总能看到一位手持扫帚、肩挎背篓的老人,挪着残疾的右腿,爬上高高的台阶,忙碌于烈士陵园间,清扫落叶、擦拭墓碑、整理挽联……他就是王建刚,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长眠于这里的17225位红军烈士的灵魂,更是全国家喻户晓的义务守墓人。

  义务守墓源自父亲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由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王建刚成为该园义务守墓人,还得从他的家庭出生说起。

  王建刚的父亲名叫王成现,1933年加入红军,先在后勤部工作,后调入通讯班,他是墓园修建之初的见证者。1935年4月的一天,王成现奉组织指派前往距王坪70里外的毛浴去送信,等他赶回来时,部队已经离开王坪好几天了。他便留守在王坪,成为最早的守墓人。

  “父亲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加长征,才成为自己战友的守墓人。”蹒跚学步的王建刚,听着红军故事长大成人,常年跟着父亲脚步穿梭于陵园,一丝不苟扫落叶、扯杂草,哪怕墓碑旁的一根枯枝,都被父子俩清理得干干净净。

  直到1994年秋,王建刚正式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扫帚。“父亲当时已经身患重病,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他叫我扶他走进烈士墓。我们父子俩并肩坐在石阶上,他说他老了,走不动了。喊我多给这里扯扯草,扫扫灰。这里埋葬着我们的大恩人,子孙后代都不要忘恩、不能忘本……”父亲当年这一番叮嘱,由此鞭策激励着王建刚成为第二代义务守墓人。

  兑现承诺一辈子

  “兑现承诺一辈子”,既有父亲弥留之际的殷切叮嘱,更有红军老兵和红军先烈后代对他的感化激励和鞭策,以及他对红军先烈发自内心的崇敬。

  自小跟随父亲扫墓的王建刚,42岁时的一场意外,左肢从此落下了二级残疾。他从跟随父亲每天进出烈士陵园扫墓,到接过父亲手中的扫帚,亲眼目睹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红军老兵前来这里的一场吊唁。这群老兵不断呼唤战友的名字、撕心裂肺的哭声、反复摩挲擦拭着墓碑和恨不得替代战友去死的场景,极大地震动了王建刚的灵魂。从那时起,王建刚便从红军老兵眼中流露的那份深情中,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友之间的那份感情,也读懂了父亲数十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红军墓的初衷。

  “他们的先辈永远长眠于王坪,这里成了他们一辈子的牵挂,有的这辈子最后一次来这里。我要替他们把亲人照顾好。还有很多烈士没有后人,我就是他们的后人。”几十年来,王建刚亲眼见证了很多前来寻亲的红军烈士后人,不远千里前来寻亲祭拜的场景,他们有的带来家乡一瓶水,有的捧走坟上一抔土。

  两拨红军后人的寻亲,体现了王建刚他对父亲当年的那一句承诺的兑现,道出了他这一辈子守护烈士墓的初心。2011年清明节,吴展烈士后代吴方宜带着亲人第一次来到烈士墓前,满含热泪叫出了生平第一声“父亲”,这一声迟到80年的呼唤,道不尽这一家人几十年来的思念和追寻,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阴阳相隔的相认。2018年10月的一天,在汪烈山牺牲85年后,他的后人汪绪明一家从湖北省红安县赶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他们长跪于汪烈山墓碑前痛哭失声。

  “能够帮助后人守好这些烈士墓,这一辈子值!”王建刚至今还记得,这些烈士后人当时拉着自己的手,连声对他道谢的场景,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守好红军烈士墓、讲好这些红军事迹的初心。直到近年年事已高,本就又是残疾人,连走路都吃力,将守墓的接力棒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成为红军烈士陵园里一名义务讲解员。

  一家三代都是红色守墓人

  王建刚信守父亲的嘱托,不管吹风下雨,不怕自己腿脚不便,一扫就是27年,直到年事已高,本就又是残疾人,连走路都吃力,才将守墓的接力棒交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自己成为红军烈士陵园里一名义务讲解员。他不仅给来访者讲红军故事,还教大家唱红军歌。听过他讲解的不仅有红军烈士的老战友、红军先烈的后人,还有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铁血军人、普通职工、教师学生和普通群众。他结合自身守陵的经历以及亲眼所见的红军亲人万里寻亲的感人事迹,讲出了先辈们为了革命胜利而奋斗的理想热度,讲出了他们理想信念的高度和对未来世界理性思考的深度,不仅触动了所有聆听者的泪点,更是震撼了大家的灵魂,很好的启发和教育前来参观祭拜学习的人。他也由此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红色守墓人”。

  王建刚现在的新家距离陵园比较远,但他还是习惯于每天在陵园转一转,义务讲述红军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王建刚一家的影响下,每逢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居住在王坪村以及周边的群众都会来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给孩子们讲述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撼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他们一家三代人几十年来义务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感人事迹,历经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等中央媒体多次推送曝光后,赢得了全国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尊敬和点赞。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祭拜者,纷纷涌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不但敬献花圈挽联、祭拜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与火种,还向王建刚一家致以无限的崇敬。

  “一代又一代,王建刚一家三代人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红军烈士陵园,更是进行着一场红色文化的精神接力。”纷至沓来的媒体,对王建刚“兑现承诺一辈子”的感人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纸媒更是刊发专稿和推出视频,对他们一家“守护着红军烈士的忠骨,更守护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美德”给予了充分肯定。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