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指导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投稿  |   旧版  |   返回首页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2021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敬业奉献类]内江陈康硅:鲐背老人坚守初心 仁心行医77载

发表时间:2021-06-15 15:5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陈康硅

  陈康硅,男,汉族,生于1926年8月,隆昌市云顶镇石鹅场社区乡村医生。 

  他是一位95岁高龄乡村医生,从17岁开始行医已经长达78个年头,至今仍然坚持每天坐诊,为附近村民把脉问诊。他妙手回春,挽救病危百姓,以精湛医术,减轻疾苦;他医者仁心,对贫困人群减免药费,以崇高医德,誉满杏林;他潜心钻研,遍寻医学典籍,独创良药,解救疑难杂症,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发表了《湿病今见》《奇经与妇科病》《肝硬化腹水病例的治疗体会》等各项医学专业论文十余篇,一生扎根于农村基层,只为生命的延续。 

  勤学苦练,源于对生命的敬佑 

  生于医学世家的陈康硅耳染目濡,从小就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梦想,他11岁便走上了学医的道路。从最基础的医书学起,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了背医书,那时的医书,还是繁体字,晦涩难懂,稍有差池,便是父亲的一阵严厉教训。就这样,背了三年,把最基础的医书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在父亲的安排下,陈康硅来到了兄长的药铺当学徒,每天的工作便是在抓药、炮制药材、以及打杂中度过,也正是在这里,他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6年的学习实践让他的医术突飞猛进。一天,家里让他回去坐诊,第一次治病救人,就遇到一个被抬着进入诊所的病人,陈康硅根据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诊断,忐忑地开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药方。四天后,病人治愈了。这件事,让陈康硅大受鼓舞,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多么的有意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他也由此坚定了要走下去的决心,这份坚持让他扎根于农村76年。 

  “中医路漫长,要下苦工先熟书于心中,再积累于平时,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情”,陈康硅不仅汲取中医典籍的知识,更是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随着陈康硅的口碑增长,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午饭都来不及吃也要把候诊的病人看完,对待病人不分家境贫富、社会地位高低,都能认认真真检查、兢兢业业救治,施诊时脸上和蔼的笑容,总给人传递一种平静和安全感,让人安心。当面对大家夸赞时,他却谦虚地说道:“其实我这辈子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尽我所能做好一个医生的本职工作”。

  救死扶伤,源于对医者仁心的坚守 

  1950年10月,四川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脑膜炎,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一旦被传染就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一天傍晚,一位母亲抱着她7岁的孩子急急而来,经过诊断,陈康硅确诊孩子感染了流行性脑膜炎。由于缺氧,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情况万分危急,他立即为这个孩子进行急救,并人工呼吸,此时旁边有人劝阻陈康硅说道“你不要命啦,不怕被传染吗?”他却头也不回的回答道:“作为一名医生本就应该救死扶伤,如果救不回病人的生命那便是我的失职。”经过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孩子竟然开始有了一些肢体反应,两个小时后,孩子终于醒了过来,而陈康硅也累得瘫倒在一旁,压在他心底的那块巨石总算落地了。知道这家人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收过任何费用。当年的这名小孩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他叫胡兴隆。每当提起此事,他总是热泪盈眶的说:“没有陈医生,就没有我,没有我的今天!” 

  一个寒冬的深夜,亲睦村一位陈姓村民请他前去救救自己的妻子。他二话没说,和同事一起背起十多斤重的药箱就往村民家里赶,没有手电筒,他们只能提着马灯,借着昏暗的灯光在山路上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赶到了村民家,此时身患重病的农妇已经奄奄一息。陈康硅和同事放下药箱立马对患者进行救治,在努力了近两个小时后,病人的命总算保住了。看着村民家徒四壁,陈康硅免去了当晚的治疗费,并让这位陈姓村民到他的诊所来抓上两副药,同样不收钱。在返回诊所的路上,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山路泥泞不堪,陈康硅的同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本照明的马灯被摔坏了,两人只得摸黑慢慢下山,回到诊所时天已经亮了。 

  2015年12月,家住凤林村5组的村民黄义诚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此时的黄义诚已经处于瘫痪状态,不仅说不出话,就连呼吸也十分困难,家人找到陈医生,陈医生惊奇的发现病人出现了中医学上的怪脉,凭借他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判断,病人已经出现了心脏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在给病人开了三副中药后,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呼吸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种罕见的怪病,没有现成的处方,该怎么治疗呢?”他开始潜心投入到新药的研制当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制出了“脾肾双补丸”,而就是这个“脾肾双补丸”,让黄义诚彻底摆脱了病魔的困扰,现在的黄义诚不仅可以自己起身行动就连下地干活也丝毫不觉得累。“是陈医生将我从阎王殿给拉回来了。”黄义诚彻内心充满了对陈医生的无限感激。 

  大爱无疆,那是对人民健康福祉的担当 

  解放初期,我国的医疗水平落后,农村医疗条件十分有限,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乡村医疗环境,政府号召成立联合诊所,陈康硅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联合其他两家私人诊所,将自己的医疗物品和医疗设备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于1953年正式创立了联合诊所。他是一位心系病患、不计较金钱名利的赤诚医者,时遇外地或病重患者请求加号时,他总是尽力满足。对于治疗,他大都使用适合病情的草本植物药,很少用价格偏高的虫药,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降低药费。 

  行医78年,陈康硅为病人义诊的事例数不胜数,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病人诊金,他总是能免就免,据统计,陈康硅每年免除贫困患者费用达万余元,78年来他都已经记不清免费医治了多少贫困病患。在他的坐诊记录本上,记录着仅2017年4-12月他免去的贫困患者医药费用就有15000元左右。他说:“行医治病不为发家致富,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能让病人脱离苦海,重获健康,比什么都值得。”他从没后悔选择当一名医生,如今年过95岁高龄的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七十八年如一日,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现在的他仍不甘于安逸,不断总结70余年从医经验,积极探索用中医治疗心梗和脑梗的方法。 

  每到清晨,人们常常看见,一个鲐背之年的老人,打一段“八段锦”之后,健步走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开始坐诊。一张老木椅,一张老式台桌,一盏老式台灯,上千本泛黄医书,默默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真谛。 

  陈康硅曾先后荣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典型人物、四川省第三届“终身荣誉大美医者”、“四川省农村卫生先进工作者”、内江市“践行十爱.德耀甜城”典型人物。其先进事迹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在线等媒体刊播。 

  好人寄语: 

  行医必先树德,治病更需行善,医者仁心。 

  道德点评: 

  生于医学世家的陈康硅,祖上三代从医。1943年,他开始走上了学医的道路,这一走便是一生,如今95岁的陈康硅行医78年,他一直奉行着“先做人 后做医”这样的理念,作为医者不光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不光为患者排忧解难,更培育着一代代的优秀的后辈。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