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弘扬城市精神 培育新时代文明花——巴中市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侧记

2021-12-09 14:37: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2021年初,四川省巴中市被列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之后,立即成立了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市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引领干群弘扬“智勇坚定 排难创新 团结奋斗 不胜不休”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入手,贯彻落实《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工作方案,印发了《巴中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工作规则》《巴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问责激励办法》《巴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周督查”“旬督导”“月调度”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巴中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季考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等,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文明高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增加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学党史 立创建之魂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巴中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工作全过程,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市党政领导带头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市委书记带头讲党课、思政课2次,组织市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28次、专题学习研讨7次,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传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采取“集中学、个人学、灵活学、流动学、宣讲学”等方式进行党史学习,市文明办组织开展“ 网上清明祭英烈 ”活动,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学校,零距离宣讲党史知识;在各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永远跟党走”“青春同心·永跟党走”活动,组织干群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举办县级干部专题读书班1期、集体学习6000余次、交流研讨50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1万余次、知识竞答200余场(次)、征订各类书籍13万余本(套),在全市掀起理论学习热潮。

  同时,以“党员进网格、服务入楼栋、信息通民生、文化亮社区”的工作模式,创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诚信社区”等宣传教育。各级党组织用好用活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四史”精神主题教育展览馆等9个红色教育基地,把红军精神当作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感召作用,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开展革命精神教育,通过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革命教育,追寻革命先辈的历史足迹,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为民惠民 融创建之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巴中市紧紧围绕“四个一批”工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教育提升、医疗服务、幸福养老、稳定就业、优化出行、民生救助、环境改善、文化惠民、生态防治、乡村振兴等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全市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办民事、解民忧、服务民众为主旨,按照“修缮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工作思路,构建市、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00余个。此外,围绕区域特点,设计规划了文明城市创建示范街区,打造了“社会主义法治”一条街、全民健身科普广场、社区志愿文化广场和“智慧社区”宣传互动平台等。

  同时,在街道、社区设立“百姓议事厅”,开办“暖心食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行“群众点单、基层报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和中心评单”精准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救助、突发事件救援等紧缺志愿服务项目;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利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响应移风易俗,培育社会新风尚。全市通过修补市政设施短板、强惠民项目、提管理效能等举措,以“绣花功夫”深入推进城市建管精细化工作,各级党组织落实“四必访”工作要求,共梳理12大类民生实事工程60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举措、为民惠民的实招硬招、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四个一批”的重点任务1700多项。 扎实开展城市环境风貌十大整治行动,着力打造城市优美环境。目前,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0余个,绿化亮化景观15项,落实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棚户区改造项目80余个、改建城市环保公厕20余座。

  培育新人 强创建之基

  巴中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依托全市700余所中小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龙头作用、家庭基础作用和社区平台作用,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机制保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各校通过红歌大合唱、创作手抄报、拍摄微视频、表演情景剧、诵读红色故事等形式,深入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市文明办联合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主题演讲比赛、“百名学子讲百年党史”、“我的家人是党员”微视频征集展播等活动。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优秀童谣推荐活动,推荐省级童谣作品20首。联合市妇联持续推进城区43所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加快建设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探索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培养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央项目18个、省级项目6个,不断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并将安全教育知识内容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范围。实施“清朗”“净网”“护苗”“校园及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做到“三见警”,从严查处违规搭乘学生行为,规范出租车200余台(次),查扣校园周边非法营运车辆150余辆;查禁销毁非法出版物近200册(盘);整治违规占道经营69处、劝离游摊200余处、取缔流动摊点58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2所全国文明校园,31所省级文明校园,4所学校获评“全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3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志爱巴城 彰创建之德

  巴中市全面铺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积极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爱巴城”“爱心送考”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已成为这座城市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9.94%,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1500余个,社会专业志愿服务队及其他各类志愿服务队2145余支,全年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10个系列50多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巴中市2021年志愿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活动”,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困境儿童、文明交通等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近20万人(次),“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尚不断形成。积极搭建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开发集志愿工作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宣传平台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系统,提升基层志愿服务数字化、智慧化、便捷化水平。成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自主研发了“志爱巴城”APP。按照“1+8+N”的工作模式,组建志愿服务总队5支,政策理论宣讲、教育帮扶、法律普及、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科技普及等专业志愿服务队110支,党员、职工、青年、巾帼、企业等特色志愿服务队5支,各分中心、所、站建立大队、分队、小队1700余支。各志愿服务队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族团结进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每月开展“主题式”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敲门”服务活动1.2万余场(次)。

  成立巴中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现代化应用等培训50余场(次),400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专业应急力量开展应急演练、实战训练等1000余场(次),志愿者专业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益创造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更是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实用性的志愿服务品牌,开展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项目、社区等评选,评选出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个,省级志愿服务组织1个,市级见义勇为集体3个、见义勇为个人4人,市级优秀志愿者20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5个、优秀志愿项目4个、优秀志愿社区3个。“同心同梦”关心关爱偏远山区未成年人公益项目获得国家级表彰,13个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组织和项目获得省级表彰。

  整治提升 展创建之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初始,巴中便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十大专项工作组,开展十大提升行动、十大文明行为培训月活动,制定《巴中市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10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交通秩序、“六小行业”、“飞线”等创建难点问题,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整治各类突出问题1万余个,特别是集中拆除了南池市场等3000余平方米违章建筑。

  近年来,巴中积极倡树文明新风,开展“文明餐桌”行动,餐饮企业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市民按需下单,餐后打包,“舌尖上的文明”蔚然成风。在乡村积极探索设立“红白理事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和“争做诚信户、争创诚信村”活动。加强文明礼仪培训,开展文明礼仪进机关、进校园等活动。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并注意发挥党员干部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和各类倡树文明新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主题教育、民俗文化宣传和道德实践活动,将巴中特色文化融入其中。

  印发《巴中市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巴中市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联席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调度会,全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问题、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等10大诚信缺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举办巴中市“城市之星”“诚信社区(村)”评选活动,评选出“诚信之星”10人、“诚信社区(村)”20个。联合市商务局等9个市级单位集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倡议”活动,在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大力推送文明餐桌、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礼让斑马线等倡议,30万余人在线转发。开展“1+10+N”文明行为集中培训50余场次、培训3万余人,制作宣传资料5万份,实现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将文明新风纳入五大创建内容,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何国平 谢艳阳)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