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巴中:推动基础设施更新 完善城市服务细节

2021-12-17 17:01:00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推动基础设施更新 完善城市服务细节

巴中要建高品质现代化新城

  12月8日上午,巴中市主城区南池广场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给花台周边安装光纤。目前,广场主体工程和地面铺装已全部完成,正进行标志性建筑的外部装饰,预计元旦节前可向市民开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巴中市国土空间全域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巴中经开区、恩阳新城相继崛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如何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将突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在推动“两项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城。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

  12月8日上午11点多,连接巴中城区与巴中经开区的主干道秦巴大道上,实行半幅封闭施工,一辆吊车正协助工人们搬运装饰道路景观的绿植。

  不远处,便是汉巴南铁路巴中东站TOD项目的施工现场。工地上,挖掘机来回穿梭平整土地,被绿色防护网覆盖的项目展示中心正在打基础。该项目立足于“川陕新枢纽,秦巴会客厅”的发展定位,以产站城一体化的理念规划建设,是全省首批高铁TOD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积聚人口1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

  记者沿城市主干道,横跨巴中城区往西走,来到位于城西的恩阳区。建区8年,恩阳这座朝气蓬勃的“年轻”城市,正在谋划“营城聚人”战略。依托城市山水文脉,恩阳区在不改变城市框架的基础上填充“骨肉”,推出“十园六院”规划。目前,“十园六院”中,恩阳河畔的花间堂民宿已建成投用,登科山公园、大梁山城市公园的施工也接近尾声,其他公园、院落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当中。

  规划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上,还表现到经济发展中。未来五年,巴中将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上着力,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揽,构建“一城三区三副六廊多组团”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同时,坚持巴州区、恩阳区、经开区一体发展,实施东强、中优、西补,提升市中心城区首位度。支持南江、通江、平昌三个市域副中心城市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线,打造六条经济廊道。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12月7日一大早,巴州区西城街道云屏社区外贸小区的居民陈大爷就去了菜市场,当他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小区时,在楼道电梯口遇上了好几位一同上楼的邻居。“换成以前爬楼梯,我提这么多爬上6楼,起码歇三次。”据陈大爷介绍,外贸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不仅老旧,且违章搭建较多。近日,在拆除违建后,陈大爷所在的楼栋装上了盼望已久的电梯。

  今年以来,巴中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90个2019年和2020年改造项目全部完工,285个2021年计划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完工28个。实施既有住宅电梯增设70部。

  离开外贸小区,巴州大桥对面的巴人广场也有新变化。在广场东西两侧停车场,两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已投入使用。这是巴中市公共区域投用的首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效解决了市民的“充电难”问题。截至目前,巴中主城区现有公用充电桩24个,正在建设的巴中经开区红碑塝大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有充电车位90个,预计2022年6月竣工投运。

  未来五年,巴中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城市补短提质,实施城市微改造,增补一批广场、公园、绿地和停车场,建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

  巴中城区老旧小区较多,背街小巷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也是城市形象品质提升的关键。而这些背街小巷占道经营的问题始终比较突出,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还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大姐,这儿不能卖菜了,往前走10分钟,就是东城市场,你去那里,能遮雨,还有休息的地方。”12月8日一大早,肖家巷8号门市前,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朱丽娟已经忙碌起来。日前,由东城街道办事处牵头,巴州区城管执法分局、区公安分局等多部门配合,肖家巷临时农贸市场商户有序搬迁拆除,结束了几十年占道经营的情况。家住肖家巷附近的市民王东惠不禁感慨,临时市场搬迁后,家里终于可以天天开窗通风了。

  除占道经营外,老城区“停车难”也是居民的一大“痛点”。今年,在巴州区东城街道观音井社区,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结合道路通行实际,交警部门设置了首批“潮汐停车位”,停车时间为18:30至次日早8: 00,有效化解该片区“停车难”,受到市民点赞。多管齐下,今年巴州区共新增设了停车位1.6万个。

  未来五年,巴中市将继续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其中,包括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规划管控,建立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实行机动和非机动车道分离,积极发展同城电商,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资源、管理、服务、执法向街道社区下沉,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治理水平,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