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疫情之下 四川博物院的责任与担当
2020-05-25 10:21: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受其影响,全国各地的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纷纷宣布暂时关闭。1月24日,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也正式宣布暂时闭馆。

  虽然暂时闭馆,但川博却选择了闭馆而不“打烊”。闭馆的53天里,川博充分利用网络和观众互动,带领观众云游博物馆,在线欣赏文物之美;3月18日恢复开放之后,“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与“蜀地海关守关护宝——成都海关查获文物特展”则专门为观众延期……

  一场疫情,让博物馆面临诸多挑战,却同时激发了川博的文化服务潜能,愈发突显一座地方大馆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见字如面文物传情”AR公益明信片。

身临其境博物馆海报。

龟蟾鱼陶灯海报。

  闭馆“不打烊” 疫情下的文化服务潜能

  疫情来袭。

  如何打破空间壁垒,让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成了博物馆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川博在闭馆期间选择通过官方微博展览文物互动、官方网站文物赏析、联合媒体录制临时展览专家导赏直播、推出文物赏析专题等多种线上观展方式,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线上观新展、欣赏文物之美。

  官方微博上,川博通过开启“小川川逛展览”“小川川聊文物”等话题,每天推出精品馆藏文物,和观众互动,在线欣赏文物之美,发布青铜器、书画、画像砖、杂项等相关信息百余条,闭馆期间累计阅读量超过2500万人次(截至3月18日)。其中,“小川川逛展览”专题累计阅读量1.1亿,“小川川聊文物”专题累计阅读量7264.8万人次。此外,川博通过提取丰富的馆藏文物,结合“春节、元宵、立春”等节日节气制作相关海报,和观众一起分享文物故事,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分享和互动。

  通过加强媒体联系、录制展览专家导赏直播、线上文物专题赏析等方式,开展“春节168小时——小川川带你‘云观展’”。1月21日,“成都海关查获文物特展”开展就面临闭馆。川博当即联合电视台等媒体,录制展览直播节目,邀请策展人及文物专家做导赏,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博物馆最新的展览讯息,直播的阅读量接近200万人次。

  1月29日起,川博参与录制的《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循环播出,观众也可以登录川博的官方微信和微博查看节目背后文物“汉代七盘舞画像砖”的解读,并在官方微博专设“国家宝藏之如蜀家珍”板块查看,截至3月18日该话题的累计阅读量为1571.6万人次。

  传统文化和新兴科技的结合 线上与线下互动

  用科技展示文物之美,用温情互动连接公众。在疫情期间,川博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与科技平台合作,用“耳目一新”的方式将文物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也逐步开展线下的活动,“见字如面,文物传情”——四川博物院AR公益明信片创意活动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2019年3月,川博曾联合谷歌艺术与文化平台举行在线展览——“Once Upon a Try”(“尝试,改变世界”)的全球发布。在线上展览中,川博呈现了延用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关文物,还为观众奉上了千年前的“成都造”——蜀锦等192件精品文物。其中,通过十亿像素的Art Camera将川博馆藏的61件文物藏品,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细节呈现给全球的观众。

  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川博再次联合谷歌艺术与文化,共同呈现“身临其境博物馆”系列内容。当你离一件心爱的文物藏品足够近,近到可以看到细微的笔触和斑驳的纹理,甚至让你仿佛置身于其中,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川博馆藏的宋徽宗“腊梅双禽图”以特别的方式,给了观众不一样的体验。

  而“见字如面,文物传情”活动,则是在此次疫情背景下专门推出的。当寒冬被逾越,夏花璀璨盛开。最美“逆行者”们,舍小家为大家奔赴一线;平凡的你我也主动减少不必要的聚会,为抗击疫情出一己之力。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生活正渐入正轨。不能见面的日子里,文字可以帮我们表达自己的思念、尊重与爱,那些千百年前的文物也能为我们传递感情。

  这次公益活动中,川博利用AR技术,让文物“活化”,生动地展示在更多人的面前。只要用户打开手机,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由“战国牛鼠纹铜矛”演绎的一段动画。线下活动自5月12日正式开始,观众朋友都可以在川博前台限量(每人一张)免费领取AR公益明信片,写上一段贴心的话,盖上专属的“见字如面,文物传情”印戳,现场寄送。目前,该活动已走进了医院、学校、社区、消防等单位,参与群众近万人次。

  面对挑战 博物馆积极应对担当担责

  闭馆期间,博物馆内部照常运行。川博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网站及馆内的电子显示屏等及时传达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旅厅、四川省文物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分享科学防疫的知识以及博物馆应对和抗击疫情的具体举措,传递“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寒冬过去,春天来临。川博利用博物馆里百花齐放的园林资源,结合馆藏文物里的“花花世界”做了持续的线上分享,丰富了观众抗疫期间的生活,“线上踏春”把寄予的美好和希望传递给了观众。

  文物展览数字化的基础工作不断推进,带来了线上直播热,但短时间内无法把展览和文物搬到线上,除了“物尽其用”最大化利用已有线上资源,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及时有效的手段开发和拓展新的展示平台和途径。直播也就成了很多博物馆的展示手段之一。文物展览直播也在闭馆期间出现了一个“井喷”的状态。如何让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优质化的直播逐渐沉淀下来,为博物馆“吸粉”?

  公众关注的,就是博物馆要及时传达的。2月3日0时5分,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川博第一时间展开展厅与库房的巡查工作,以确保文物安全。同时,借助微博平台及时公开文物的安全情况,从排查到公开信息,总计耗时35分钟,关于该次地震及川博处理发布的阅读量达40.5万人次。通过信息发布,进一步向观众传达“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文物保护理念。

  当下,博物馆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去更好地办展览、做活动,对危机和挑战的应对意识和能力同样需要强化和提升。川博人深知,努力增强前瞻性,当面临新的挑战时,有效进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张衡 文/图)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