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合力攻坚书写脱贫攻坚精彩答卷
2021-04-16 05:50: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通江讯(胡桂芳)季春时节,去往中国红军之乡四川省通江县的路上,处处绿意盎然。

  十余年来,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把定点帮扶通江扶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指导脱贫攻坚,给予了通江县广大干部群众无限鼓舞。

  今年的4月15至16日,四川党建期刊集团的党员干部再次踏上这片红色基地,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倾听红色故事,感知红色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

  在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空山战役纪念园、红军石刻标语……它们如同见证者,不仅记录着通江的发展变化,更激励着通江人,要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不懈努力奋斗。

  党建引领,共绘扶贫美好蓝图

  沐浴在春天里的通江县,尽显生机勃勃。然而,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

  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通江县积极探寻脱贫之路,在红军精神的引领下,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集中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要素、集聚一切资源,苦干实干,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奋斗的结果是令人欣喜的。2020年,通江县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通江县以乡镇为单元划定50个战区,任命33名县级领导为战区指挥长驻点督导,实施“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县委书记遍访了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遍访了贫困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推行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分管领导盯住抓、持续抓的工作机制,保障各级党员干部全身心谋脱贫、战脱贫。同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40名精兵强将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按照“一个扶贫专项、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实施方案”的推进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专项落地落实。各牵头领导负责统筹协调、方案把关、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负责业务培训、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此外,强化帮扶责任,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和1名班子成员,主抓和分管脱贫攻坚工作,严格按照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三个一”和结对帮扶工作要求,选派1791名干部组建525个驻村工作队全脱产驻村帮扶,为每个村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驻点帮助开展工作,安排1.5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确保所有干部都有结对帮扶任务、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

  精准施策,科学发力助力脱贫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通江县的“穷根子”在哪里?全县干部群众清晰地认识到,当地传统农业比重大,特色农业欠缺,产业基础薄,老百姓靠天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

  只有精准施策,才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找准“穷根子”,通江县深挖本地资源,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在当地提出“银耳产业倍增计划”,扩大银耳种植规模和产量,还将银耳做成了银耳面膜,延长产业链条;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果园、花园和药园等,建立现代农业体验馆、修建医养康养基地等,拓宽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同时,坚持分类施策,对生产发展类的1.65万贫困户,坚持种养结合,在每个贫困村建立4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原则,支持发展产业。并对就业促进类的2.7万户贫困户,坚持“培训+就业”相结合,持续加强与省内外用工单位衔接,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务工。如今,在通江各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调整和升级,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创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通江强村之路。

  在通江县,针对一些地方山高坡陡、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现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江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按照食用菌、茶叶、畜牧、核桃和中药材、生态养殖等县域“4+X”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安置点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专合组织,实行企业带农户,党员带群众,富人带穷人,引导搬迁农户走产业发展路子。

茶园

村民在茶园采茶

村民在茶园采茶

村民在茶园种茶

村容村貌

  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送文化下乡”、修建文化院坝、开设农民夜校、成立民间文艺小分队……在脱贫攻坚中,通江县不仅重视物质脱贫,还重视精神脱贫,始终坚持“扶志”“扶智”“扶治”相结合,引导群众正视贫困、坚定信心,在道德引领、移风易俗、文化浸润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续激发贫困群众感恩奋进、夺取全胜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扶志的新路子。

  为提振脱贫信心,培育文明新风,通江县积极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慵懒散”思想,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落实发展产业增量奖补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就业创业;坚持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开展“脱贫之星、孝道之星、致富之星”等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培树文明新风、提振脱贫信心。历年来,全县共131人被省市县评为“脱贫之星”。

  为提高村民的脱贫技能,通江县组织300名科技特派员(农技员),组建200余支文艺小分队、525支女子攻坚小分队、525个“农民夜校”,宣讲政策、传授技能;两河口镇小南山村的村民想学什么技术,提前告知村“农民夜校”校长,就能邀请科技特派员现场授课,也可依托远程教育站点,以“视频播放+教师讲解”的方式参加培训;民胜镇鹦鸽嘴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为基层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一系列举措,增强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振群众脱贫信心、培育文明乡风。

  为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通江县在全县所有乡镇集中开展“女子攻坚队·文明健康行”活动,以指导家庭建设、帮助广大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重点,创新帮扶方式,深化帮扶内容,有效推动全县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发展。同时,不断拓展寻找“最美家庭”内涵,培育“农村家庭能手”,动员组织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和新乡贤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等文明新风。

  一项项活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果,都见证了通江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全面胜利,也印证了通江县攻克深度贫困的坚实足迹。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