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为巴蜀文化续文脉 为中华文明传薪火
2021-11-26 09:36: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荣膺“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近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北京召开,共有9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97个先进集体获得表彰。在获表彰的先进集体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简称“省考古院”)名列其中,这也是我省文博机构首次获得该项全国大奖。

  此次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团体,有的在抗击疫情中冲锋在一线,有的则在科技攻关中成果卓著……在全国参评的如云高手中,一家考古院团队为何能脱颖而出?

  时间回到今年3月,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再度引起关注,执行这次“世纪大发掘”的便是省考古院。近年来,省考古院不仅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中成绩亮眼,更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调查以及学术研究等不同领域屡有斩获。

  为巴蜀文化续文脉,为中华文明传薪火,省考古院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考古人员精细作业。

稻城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手斧,是我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

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发现的金面具。

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出土的铜立发人像。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丰富的出水文物实证江口沉银不是传说。

宣汉罗家坝遗址,考古队员前往挖掘现场。

  三星堆发掘

  探索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中,不仅有金面具、青铜神坛、象牙等精美文物被一一发掘出,精细作业的考古人员甚至连祭祀坑中的填埋土质也不放过,全部小心翼翼地清理出来。考古现场搭建了考古大棚,内部建立了恒温恒湿的“考古方舱”和现场处理实验室,这是一次把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以及传统考古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

  2019年,四川省印发《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到202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体系、古蜀文明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等目标。在此背景下,省考古院开始实施三星堆考古发掘三年行动计划,考古人员在仁胜村、燕家院子等多个地方同时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期待掌握不同区域的文化堆积和文物埋藏情况,解决相应的学术问题。就在对祭祀区进行勘探时,先后发现了6座新的“祭祀坑”,经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考古发掘工作很快启动。

  对祭祀区考古发掘伊始,省考古院便将发掘目标定位于对三星堆文明及古蜀文明未解之谜进行探索,实证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和多元一体格局。在此思想指导下,省考古院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国内39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了考古发掘、现场及时保护、系统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考古发掘新模式,令此次发掘从一开始便在业内备受瞩目。

  高科技助阵。发掘之前,先研发了集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设备、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等为一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掘保护考古平台,平台研发过程申请专利20余项(已授权3项)。在这个创新平台内,不仅可以载人进行悬空清理易碎文物,还可以装载文物出坑;既可以进行高光谱分析,也能进行三维扫描和摄影等信息采集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精细化考古,让考古发掘和文物应急保护更加及时、准确、精细。

  多专业集团作战。一次重大的考古发掘,无论是发掘环节、文物保护以及后续研究,都是考古人员珍贵的学术材料。对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省考古院秉持开放共享理念,邀请30多家学术机构深度参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课题研究。多机构多学科聚力,对准环境考古、科技测年、DNA测定、材料分析、青铜器研究、冶金考古等领域展开学术攻关,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也由此完成了一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发掘的有益探索。

  这种集全国之力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国内首创模式,取得重大成果——

  首次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丝绸;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最大金面具;象牙保护的技术难题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尤其是再次出土大量与中原文化和长江中下游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以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深化中华文明研究,实证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构建中华文化标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

  三星堆考古成果斐然,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关注,中央电视台以300余人的团队对首轮发掘成果进行了连续三天的直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举办“走进三星堆 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吸引全球目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专门致辞,祝贺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

  此次发掘,还出现了一个让人欣慰的现象——考古成果首轮公布,一举引爆三星堆博物馆热。全国各地的观众蜂拥而来,他们在参观博物馆后发出感慨——三星堆充满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物,让人不由得赞叹中华文明的多元和璀璨。

  这正是考古的价值所在,以无可辩驳的考古材料,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提供例证,探寻文明根脉,筑牢文化根基。

  多方位出击

  重大成果接连不断

  今年10月,在获得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不久,省考古院又传来好消息——“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部分出水金银器保护修复”获得“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而且,省考古院负责的三星堆遗址和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获得中国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是省考古院近年工作成就的一个缩影。

  “考古工作,对于研究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具体到省考古院,用考古成果来延伸四川的历史轴线、丰富四川的历史内涵、提升四川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考古人的责任。”

  在不同领域,四川考古人上下求索。探索人类史——稻城皮洛遗址旧石器考古取得世界性重大发现,这处遗址证明了至少早在13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在青藏高原生存,以制作精美的手斧为代表的阿舍利器物组合,有力批驳了“东方早期人类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学术论调。

  寻踪巴文化——持续对罗家坝、城坝为代表的巴文化遗址进行发掘,为全面了解汉晋帝国对郡县一级的管理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提供了宝贵材料。

  实证江口沉银不是传说——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发掘,将张献忠沉银的民间传说变为现实,为明末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材料。

  ……一系列考古发掘在引来公众关注之外,更获得了业界认可。“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川渠县城坝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并入选2018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一手抓考古发掘,一手抓文物保护。近年来,省考古院也在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时,移动文物医院直接开到发掘现场,脆弱的出水文物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江口遗址发掘5年来,不仅金银器保护修复获全国十佳,出水木鞘现场处置与实验室保护研究项目也荣获第二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正在进行中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在象牙保护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举措,开发了提取固型新技术、研制了加固新材料。

  人才学术两手抓

  年轻团队朝气蓬勃

  不久前,省考古院第一位女博士万娇的博士论文《从三星堆遗址看成都平原文明进程》正式出版,这是省考古院重视学术、重视人才的一个缩影。即使工作再忙,院里的年轻考古工作者也义无反顾地报考在职博士,其中,主持此次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的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已经博士毕业,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项目领队刘志岩也加入在职读博。

  考古是一个专业性强的领域,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省考古院深入推进“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以建设“国际有影响力的区域考古中心”为目标,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组建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作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考古院聚集了众多专家学者,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4人、四川文化领军人才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1人等。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专业门类齐全的文物考古科研单位,省考古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4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硕士以上学历36人。

  唐飞介绍,省考古院近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从科研奖励、学术交流、出国访问、培训进修、引进优惠等各方面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先后吸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40余人,这批人才已成为省考古院专业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在考古与文物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省考古院打造出了一支以中青年人为主、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完善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技术人才多次登上《开讲啦》《考古公开课》《国家宝藏》《探索·发现》《考古进行时》《面对面》等中央电视台节目,2021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该院专业技术团队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报道。

  这支精锐的专业队伍砥砺奋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省考古院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创新工作理念,拓展研究领域。“十三五”期间,省考古院专业技术团队申报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考古报告、古建筑、石窟寺等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组织学术会议5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0余人次……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进一步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唐飞表示,未来,省考古院将继续推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为世界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贡献四川考古人的力量。

  省考古院工作亮点点击

  认识历史、求证历史离不开考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积极贡献力量。近年来,省考古院创新性地在不同领域展开工作,取得了亮眼成果。

  配合基本建设 抢救文化遗产

  在主动发掘之外,省考古院积极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向家坝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成兰高铁等国家级大型基建项目工地上,留下了考古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省考古院在“十三五”期间配合基本建设完成考古项目288项,调查面积679平方公里,新发现文物点1193处,勘探面积746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10万平方米,保护了文物,保证了基本建设。

  讲好文物故事 助力经济建设

  在三星堆、江口、罗家坝和城坝等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助力擦亮地方文化名片,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建设。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成功将三星堆博物馆打造成网红旅游目的地,创造了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的历史纪录;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也将依托三星堆考古工作而进行。而依托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考古发掘,江口沉银博物馆将致力于打造“四川文化旅游新地标”。

  摸清四川石窟寺的“家底”

  为摸清四川石窟寺家底,省考古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奋力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数量居全国三分之一的四川石窟寺调查工作。报告显示,四川现存石窟(含摩崖造像)2134处,数量为全国之最,此次调查为下一步石窟寺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成丝路南亚廊道四川段调查

  为推进“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省考古院承担了南亚廊道四川境内的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着力提升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助力革命文物保护

  主动参与四川省革命文物的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四川段)、川陕片区红色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编制,为积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该院主持完成了黄河文化四川区域文物资源调查,全面摸清了四川境内与黄河文化有关的文物资源状况,为编制黄河文化公园规划提供了文物资源基础材料。

  四川考古第一次走出国门

  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已呈燎原之势的国外考古,最早与省考古院有关。该院2005年赴越南义立遗址进行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在国外进行考古发掘的项目之一,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院专业技术团队继续利用业务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主持管理的“一带一路”重要项目“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是我国在中亚地区实施的第一个援外文物保护工程项目,也是西南地区文物考古机构首次承担的文物保护援外工程。(沈苑 文/图)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