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我省推广环保类志愿服务 环保路上有了一群“生力军”
2022-02-24 14:45: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乐山市市中区的志愿者绘制农业生产过程图画。本版图片均由共青团四川省委提供

志愿者在植树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志愿服务的氛围。

“河小青”志愿者清理河床上的垃圾。

环保志愿者清理河道旁的淤积物。

  “来一段‘环保暴走’吧!”不久前,川渝两地团委共同启动“‘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川渝‘河小青’巡河徒步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覆盖川渝两地共计221个县(市、区)。

  “河小青”映射出四川青年志愿者这群“生力军”在环保类志愿服务方面的有力实践。近日,记者对我省主流的环保类志愿服务进行了梳理。

  护水

  建立五级“河小青”队伍,实现7415条河流全覆盖

  说起“河小青”,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团委已围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了4次联合“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两地各级团组织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参与志愿者17000余人,服务时长累计达90000余小时。“河小青”志愿者围绕城市内湖、内河及湖泊、水库等开展污染排查、垃圾清理、禁渔禁捕宣传、生态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虽然项目名字叫“河小青”,但环保类志愿服务并不局限于河,志愿者们是在“护水”。

  近年来,四川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广大青年志愿者也是积极参与其中,涌现了不少代表人物,比如成都市锦江区绿氧环境保护中心创始人刘耀源。

  2018年,成都市武侯区筹建了四川省首支民间河长团队,成员来自高校、房地产、金融、医药、律师等多个行业和领域。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2017年全国推行河长制,刘耀源就带领环保志愿者积极开展巡河护水行动,并联合四川省相关环保行业单位一起成立了“共青团四川省环保行业联合总支部委员会”,任职副书记。

  “截至目前,成都市民间河长团队已有近600人。”刘耀源介绍,河长团队成员和广大志愿者一起,活跃在“水旁”。平时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不辞辛劳的铁路工人、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穿上马甲、拿起相机,他们便又担当起环保志愿者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政府的“口、耳、眼”,帮助行政河长们发现河湖问题、协同交办河湖问题,再一起督促河湖问题的整改。“希望广大志愿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深参与程度、扩大覆盖范围。”刘耀源表示。

  如今,刘耀源的愿望,已经开始在省级层面推进。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正深化“共青团+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突击队”的建队模式,已面向全省招募“河小青”志愿者20322名,建立了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河小青”队伍,实现全省7415条河流、7817座水库、2458条重要渠道、12个湿地及393个湖泊“河小青”队伍全覆盖。

  同时,我省正积极构建“河小青”与河长制办公室会议制度、“河小青”对话河(湖)长制度,并探索建立跨界河流“河小青”联盟机制,鼓励长江流域相关市(州)团委联动河长办、环保部门、高校、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队伍,成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青年志愿者联盟,组建跨省市、跨流域、跨区域、跨行业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

  守山

  创新服务助力“聚木成林”,积极配合助力生态修复

  在即将到来的3月,植树节是绕不开的话题。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假期,在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的好几个村里,来了一批农林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来干吗?冲着村里的“树”来的。

  一年之前,2021年3月,共青团宜宾市委通过四川省青少年基金会“团团筹”平台发布了“我为老乡种棵树”公益项目。“乡村增绿、老乡增收。”共青团宜宾市委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刘学梅用简单的8个字,概括了这个项目最核心的目的。这个助力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项目,短短半个月就筹集爱心资金22.6万元,在长宁县、屏山县等县的10个村种植经济苗木约1.19万株,其中景观树600株,沃柑1.13万株。

  志愿者们冲着“树”来,就是当初项目设计中,早早制定好的固定回访环节。“树种下后,我们抽调专业的志愿者联合专业苗木种植公司,共同指导村委会做好果苗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刘学梅介绍,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这些树苗能在后年开始挂果。

  “我为老乡种棵树”只是四川广大青年志愿者围绕着“树”做文章的创新之一。近年来,我省各级团委在“聚木成林”方面有不少尝试,比如鼓励群众捐建“成长纪念林”“结婚纪念林”“幸福家庭林”;鼓励广大共青团组织捐植捐建“青年林”“巾帼林”;鼓励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元认捐,组团捐赠;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捐树建绿、捐资建林、绿化乡村和认建、认养等。

  在四川高原地区,种种生态挑战叠加呈现。聚木成林,核心是守住绿水青山、守住生态平衡。这样的思路在这里同样适用,不过志愿服务的发力点,调整成了助力生态修复等方面。

  为铸造岷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从源头保护长江水资源,阿坝州松潘县打造了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娴介绍,湿地公园以保护岷江源头高原泥炭沼泽—溪流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公园岷江源头河段的水质状况、减少岷江源头河段水土流失为根本立足点,同时展示湿地自然景观,发挥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和科普教育等重要作用。

  “我们有12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开展定期监测和常态化野外巡护。”李娴说,湿地公园目前采取限牧保育、补植湿地灌木、修建围栏等措施进行生态系统修复,而对于广大青年志愿者,最有效的参与方式就是积极配合湿地公园,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水禽繁衍栖息环境,全力保护湿地公园水质稳定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确保整体景观自然优美、生态和谐。

  兴文

  多形式展开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绿色发展氛围

  “硬是安逸咧,感觉就是把家里挂的画搬到村里了,大家随时都能看一看,好得很。”这个春节,乐山市市中区牟子镇苏坪村发生了一件稀罕事儿:村里来了十多个青年学生,拿着板刷油漆桶,搭好架子爬上爬下,几天工夫,村里好多路口的墙面上都画好了彩绘。

  苏坪村是我省重要的香葱生产基地。原来,为引导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环保宣传,共青团乐山市市中区委联合牟子镇,面向社会招募返乡青年学生14名,在苏坪村重要出入口、香葱生产基地周边通过墙体彩绘等方式,展现香葱种植生产的全过程和平羌小山峡的亮丽风光。蓝天绿树白云、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场景跃然墙上,和眼前的真实场景相互辉映,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从开始绘画到最后大功告成,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后一直有村民围观,为青年学生们的好手艺点赞。

  到基层,灰瓦白墙也青春。这是共青团乐山团委喊出的一句口号,缘由就是墙绘志愿服务。以市中区、沙湾区为重点,近年来,乐山各级团委频频组建由团干部、西部计划志愿者、专业美术老师、职业中学学生组成的墙绘志愿服务队。这些队伍可以提供订单式需求,根据镇、街道、村的要求,原创绘画内容。

  这里有不少有意思的结合。比如志愿者们围绕苏稽翘脚牛肉文化,通过一周的努力,绘制了一幅200余平方米的翘脚牛肉专题彩绘,向游客充分展现当地特色文化。团市中区委书记曾凯介绍,目前市中区已先后打造青年巷等特色街巷20余条,参与青年5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5万余小时。共青团沙湾区委书记蒋叶也透露,自2020年5月以来,沙湾区的青年志愿者已累计改造面积2600余平方米,创作墙绘作品100余幅,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

  开展墙体彩绘志愿服务,需要深度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生态风景,说到底,是通过文化宣传的方式助力环保意识、理念的普及。

  在阿坝州松潘县,也有类似举措。目前,松潘团县委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及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碳、水资源保护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主题,我们制作了大型宣传标志牌、导游牌、宣传画册和标本等宣传载体、科普资料2万余份。”李娴介绍,当地还在开展“重塑威尔逊之路—岷江源生态论坛”“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基础上,成立“湿地自然学校”,开展“湿地知识进课堂”“自然教育周”等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全面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全媒体记者 吴浩)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