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红色文明传承——一座纪念碑为10万筑路民工而建

2022-07-07 14:52:00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6月24日早上,内江市市中区梅山公园中央,一座石碑在朝阳照射下熠熠生辉。石碑高约14米,两面都刻有“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11个大字,斑驳的外表透着庄严。
  穿过林荫,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就在距石碑约40米处,几百米外就是成渝铁路,不时传来火车的呼啸声。
  两座建筑,似在静静讲述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伟大壮举。
  从纪念堂展示的图纸上看,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除成都附近为平原外,所经地区大部分为丘陵,修建难度不小。“此前,中国的铁路,连材料都需要进口,这种条件下,修建一条完全属于中国人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纪念堂讲解员全君媛介绍。
  无私奉献,不惧艰辛,众志成城修建铁路,是当时筑路民工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实物陈列室内展示着筑路民工用过的铁锤、锄头等筑路工具。
  面对物资匮乏和技术落后,先后有10万筑路民工靠铁锤、钢钎、扁担、竹筐等简陋的工具,夜以继日施工,让山丘低头,让江水让路。
  “天不亮,军号已在山谷里回荡。没有灯,就举着淋了桐油的纤藤秆当火把;没有机械,就手握钢钎一点一点砸……”曾参与成渝铁路建设的孙贻荪,在日记里这样描述当年的劳动场景。
  修建成渝铁路,不少民工牺牲“小我”。“结婚是小事,完成任务是大事。”“最后说一句,看不见火车的煤烟绝不返家”……在内江市东兴区档案馆的一份扫描档案中,整齐的毛笔字记录着当时民工的筑路决心。为抢工期,这名民工选择推迟结婚时间,朴素的话语令人动容。档案馆的馆藏中,还有一张内江支队的民工工伤统计表,记录着多个工人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还有工人因失血过多献出生命。
  为纪念民工为修筑成渝铁路作出的奉献,缅怀逝者,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的修建也提上议事日程。1953年,纪念堂于内江开工,同年12月竣工。1954年7月,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也在纪念堂前奠基。
  纪念堂为何选址内江?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申福建介绍,因为在成渝铁路的修建中,当时的内江专区约占工程总量的40%,并且内江位于成渝铁路的中间段。
  筑路工人的精神还将继续传承下去。内江市城市公园管护中心公园管理五科负责人张馨予介绍,今年3月,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入选“内江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目前正筹备开发相关研学课程,未来将打造成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编辑:李思婧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