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西南财经大学实践队走进马尔康斯米村
2022-07-25 11:13: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西南财经大学数学学院杨舒童、胡玉洁、胡宇涵、谢雨桐、曹芸菲和沈雨萱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木耳实践队,针对阿坝州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斯米村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践,推动产业发展,践行文化惠民,开展灾后慰问,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样本:调研特色产业,实地观摩开拓思路

  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斯米村与崇州市文井镇具有相同特点,即耕地较少,但资源丰厚。为了学习借鉴崇州市文井镇乡村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实践队赴文井江镇开展了调研活动。

  6月28日一早,实践队抵达了崇州市文井江镇,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走访了牛尾笋基地,参观了知名的枇杷茶园。文井江镇的天然牛尾笋和枇杷茶资源,吸引了大量企业来此进行农产品采摘、加工、包装和分销,为当地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产业收入。精细化加工、建立固定销售渠道、形成产业化规模等先进经验开阔了实践队员的眼界,让队员对农产品的采摘和分销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实践队成员一致表示获益匪浅,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吸收借鉴成功经验,为结合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斯米村本地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开拓了思路。

  “云实践”:精准把脉,建销售平台,助推产业振兴

  由于马尔康近日遭受了6.0级震群灾害,仍有部分地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所以实践队将实地调研转为“线上调研”。

  7月19日,在前期了解的基础上,实践队与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视频交流。实践队负责人杨舒童将文井江镇调研成果进行了分享,结合斯米村虽然资源丰富,但苦于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交流,提出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作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与当地物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引擎,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工作建议。

  为了打通斯米村农副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实践队还开展了线上销售平台建设,架起农产品供需对接的桥梁,解决脱贫村农产品销售难题。实践队利用暑期时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木尔乡斯米村进行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帮助斯米村销售了56套产品,创收4500元。

  文化惠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惠民情暖乡村

  为了引导群众更好的保护生命财产安全,7月21日,实践队还通过线上授课的模式为群众开展了网络防诈骗和防灾减灾培训课程。培训过程中,设置了有奖问答和互动环节,让村民乐于参与、学有所获。

  在得知马尔康市遭遇6.0级地震后,木耳实践队委托当地帮扶干部通过马尔康红十字会向灾区进行了抗震救灾爱心捐款2000元。同时,实践队也委托村干部对村里受灾较为严重的3户村民进行了慰问,在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精神上的关怀。

  在关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队还通过爱心渠道募集到书籍200册,书籍涵盖农业科技、文学名著、少儿读物、学习辅导等,贴近群众生活,可读性强。7月22日,实践队进行了线上的捐书仪式,后期还将继续帮助斯米村建设“农家书屋”。

  杨舒童对此次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感受,她表示,此次“三下乡”之行,实践队看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变化与发展,感悟到了党中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和信心,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脱贫村发展产业、建设文化以及贡献爱心。实践队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增长了服务才干,锻炼了实践能力,更为人生奋发有为夯实了基础。

  据了解,斯米村干部们结合了木耳实践队的建议后,进行了农产品产品包装的设计等工作。实践队目前带着斯米村加工坊精细包装的农副产品,又踏上了农产品宣传和销售的之路。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