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长嘴壶茶艺师曾小龙 掺茶倒水中练就“十八般武艺”
2023-04-04 10:12: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曾小龙表演长嘴壶茶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维 摄

曾小龙茶艺表演。

  提起中国功夫有李小龙,在“川茶功夫”里有曾小龙。曾小龙在掺茶时练就“悬壶高冲”“怀中抱月”“大鹏展翅”“反弹琵琶”等“十八般武艺”,一套干净利落的动作快结束时,一条细长的开水柱从铜壶长嘴流出,顺势倾入盖碗茶杯中,杯中形成流动小漩涡,青绿的茶叶随水涡挤压不断旋转、翻腾、绽放……此时水柱断开停下,一壶热茶沏好——这是川人喝茶前的“小仪式”。3月14日,记者在成都停云诗就茶社遇见了曾小龙,对话这位把川茶里创新加入“功夫”的非遗传承人。

  从服务员到茶艺师,苦练功夫技艺精进

  如今,在成都的各大露天茶馆里,偶尔能见到茶倌的身影,他们穿梭于茶客的桌椅之间,手悬铜长壶,接待茶客掺茶吆喝“控场”,过去这类人被别称为“茶博士”,他们是四川茶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1999年,原本学财会的曾小龙,从达州来到成都一家餐馆做服务员,每个月领300元。有一天,他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招聘茶艺师,年薪10万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很诱人。曾小龙工作的餐馆楼上就有一位用长嘴铜壶掺茶的师傅,他一有空便向这位师傅请教。学了一阵他觉得不够,干脆在成都驷马桥花了80元钱买了一把长嘴铜壶,专门向人民公园茶馆的老茶倌吴登方学习铜壶掺茶。

  曾小龙这才弄清楚,为什么茶倌用的铜壶壶嘴特别长。原来,0.8米至1米不等的铜壶壶嘴,能让茶倌以自己为圆心,扩大掺茶的面积。有了长嘴,不用靠近茶客就能掺好茶,既避开了拥挤的人群,也不会打扰客人摆龙门阵,保留了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吴师傅掺茶不讲究“花式”,主要就是要给客人倒好茶。他一伸手腰上一使劲儿,茶入碗中,铜壶与茶杯的角度75度左右,“角度大了茶水会折射到杯外,角度小了茶水会洒到客人身上。”看水将满,马上竖起壶身一收,“手速要快,这样水柱就算突然中断,也不会洒一滴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曾小龙当时就练了一个多月,现在这个动作被称为“传统招式”。

  但曾小龙并不满足,他思忖:能不能加入更多元素,让成都茶艺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有艺术性?热爱武侠片的他,无意间看到李连杰饰演的电影《太极张三丰》,张三丰在剧中把许多叶片凝结成一股气流,在腹前揉搓变成“圆球形”的气流然后出招,动作十分帅气。他觉得这个动作能和圆形壶身的铜壶结合,于是研究出“太极揉壶”的掺茶招式,大受茶客欢迎。此外,他还受甄子丹饰演的关羽启发发明了“缠腰”,受古天乐主演的电视剧里的“投壶”启发创造了“踢壶”等铜壶茶艺动作。他也因此成为四川长嘴壶花式茶艺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头人之一,2006年他获得全国茶艺大赛四川赛区的冠军。

  茶艺动作的技巧性增强,对传统铜壶的结构也提出新考验。曾小龙开动脑筋,改造了铜壶的壶盖格子,让水“只进不出”,以确保完成工作时不洒水,同时,这种壶盖也能让空气在壶中流动,不会因为封闭壶嘴倒不出水。

  带着长壶走世界,艺术性和功能性都不能少

  在曾小龙的茶艺中,你能看到茶水变色的“魔术”,也能见他用铜壶在地上写遒劲有力的“书法”,表演时他会给自己的茶艺“留白”——这取自中国绘画中的“写意式留白”。著名舞蹈编导刘凌莉以曾小龙的成都铜壶茶艺为原型,还创作了舞蹈《小茶倌》。凭借开拓的视野和扎实的基本功,曾小龙还参加了央视中秋晚会、《非常6+1》、《中国达人秀》、《天天向上》等电视节目表演茶艺。

  这几年曾小龙还借助川剧的灵感,独创了“火壶”——他把铜壶里抹上油,壶嘴和壶身烧得发红,他转身移步完成一系列戏曲动作,最后他对着壶嘴一喷,一道道绚丽的火焰喷涌而出。曾小龙说,发明“火壶”表演,是因为他还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我就是想让质疑成都铜壶表演里装冷水的人知道,我们的铜壶里不仅能装滚烫的开水,就连炙热的火焰也不在话下。”

  现在曾小龙的手指腹、虎口处都还有硬邦邦的老茧——精彩茶艺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扎实苦练。他记得,2013年前往俄罗斯时,需要在克里姆林宫表演茶艺。为了让动作没有一点差错,他提前半年不断练习以求流畅,每天都练到手臂发酸,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付出都是值得的。一次,曾小龙带着成都茶艺去日本表演时,恰好赶上漫天飘雪,他连演了几天,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日本老人前来观看,老人的白发和白雪融为一体,让台上的他感动不已。

  近年来,许多外国友人也慕名而来,向曾小龙学习茶艺,他还给徒弟们编写了茶艺手册和一首长嘴铜壶茶艺歌曲:“长壶在手,流水不休,功夫难求,心事难收,龙门阵长,一壶光阴说不够,竹影悠悠,往事入喉……”

  “我希望成都铜壶茶艺以后能更唯美,更具有艺术性。”曾小龙坦言,成都铜壶茶艺不能远离老百姓的生活,如果单纯是一种茶艺表演,失去了它原本倒茶服务人的这个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些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传统茶馆的远去和人力成本的增加,许多茶馆没有再聘请专门的茶艺表演人员。所幸的是,他所在的茶馆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他希望以后能在越来越多的茶馆里,看到充满艺术性的成都铜壶茶艺。

  曾小龙

  曾小龙,四川达州人,成都茶馆文化(成都铜壶茶艺)传承人,高级茶艺师,四川第一代长嘴壶花式茶艺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头人之一,2019年获“成都工匠”称号。曾小龙接触成都铜壶近20年,在掺茶时首创多种动作招式,并改良了传统成都铜壶结构,使铜壶茶艺的技巧性增强,壶水不外漏。曾登上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节目,被《中国达人秀》冠以“茶艺达人”称号,还曾前往俄罗斯、日本等海外表演茶艺,目前培养了全球各地400余名弟子。(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