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手机

平凡微光成炬!甘孜“榜样在身边”巡讲点燃千万干群奋进心

2025-06-27 14:15:00 来源:微甘孜

分享到手机

  近日,由‌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主办,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总工会、州纪委监委机关等多部门联合承办的甘孜州庆祝建州75周年“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基层巡讲活动,深入甘孜、稻城、色达、理塘、泸定、丹巴等县,通过鲜活感人的事迹报告,将一个个关于奋斗、筑梦、使命与担当的故事娓娓道来,释放出直抵人心的力量,掀起了全州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热潮。

稻城县巡讲现场

  在泸定、稻城、理塘,“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四川最美基层民警”刘鹏以及“四川好人”呷太措的故事,生动诠释“忠诚、担当、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营造了“讲好榜样故事、传播榜样精神、践行榜样力量”的良好氛围。

其美多吉在理塘县巡讲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

  ‌“雪线信使”其美多吉:34年如一日,在“川藏第一险”邮路上书写忠诚。援手路人、守护邮件,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铸就了高原邮运人的精神丰碑。

刘鹏在理塘县巡讲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

  ‌“平安守护者”刘鹏:‌在海拔3980米的洛戈梁子警务站驻守九年,身披风霜,筑起平安屏障。一句“看到游客的大拇指、老百姓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道出了守护者的赤诚初心。

杨李在理塘县巡讲现场分享呷太措的故事

  炉霍县杨李讲述‌“坚强脊梁”呷太措的故事:‌不离不弃照料患病丈夫15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在平凡中诠释了家的温暖与坚韧力量。

泸定县巡讲现场

  榜样如炬,照亮前行之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身边榜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泸定县还将巡讲活动与思政课结合,引导青少年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泸定中学学生郑涵予说:“分享故事的叔叔阿姨,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但他们始终默默付出,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一步一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其美多吉和学生合影

  在丹巴、色达、甘孜,“全国三八红旗手”谭晓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多吉加,两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代表,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事例,深情讲述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奋斗历程。

谭晓琴在甘孜县巡讲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

  ‌“波莫门巴”谭晓琴:‌从父亲手中接过医者仁心的接力棒,从初出茅庐的“小门巴”成长为乡亲信赖的“女儿医生”。即使身患肺癌,她依然选择回到高原卫生院,那句“乡亲们需要我,这里就是我的战场”,令人动容。她的坚守,诠释了医者大爱。(注:“波莫门巴”,藏语,意为“女儿医生”。)

多吉加在甘孜县巡讲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

  石渠县德荣玛乡龙仁村第一书记多吉加:‌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他毅然投身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创办牧民夜校,用藏汉双语传递政策,在石渠大地谱写着无悔的青春奉献之歌。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都闪耀着光芒,传递着精神的力量。他们虽然平凡,却以不平凡的实际行动温暖了整个甘孜高原。一场报告一堂课,干群纷纷表示,典型就在自己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理塘县群众代表扎西说:“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回去以后我一定将这些故事讲给村里的群众听。”

  一位来自泸定县泸桥北段社区的群众说:“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心里很感动,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好人好事,我也要向他们学习看齐,平常生活里善待亲友,睦邻友好。”

  丹巴县三岔河社区工作人员张全英说:“我要积极宣传榜样的事迹,感悟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在社区工作中,我也将始终秉持服务意识,扎根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做好桥梁纽带,让社区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色达县翁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余斌全说:“原来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这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

丹巴县巡讲现场

其美多吉巡讲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

  榜样如星辰,照亮奋进路。巡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力量的播种——激励甘孜儿女以榜样为镜,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奋发有为的甘孜新篇章。(全媒体记者/ 刘睿娟 甘孜、稻城、泸定、色达、理塘、丹巴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链接如下

  传递榜样力量 共绘高原奋进图景——甘孜县开展“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基层巡讲活动

  甘孜州“榜样在身边”先进事迹基层巡讲团走进稻城

  汇聚榜样力量·书写时代华章——色达县“榜样在身边”先进事迹巡讲活动

  理塘县开展“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基层巡讲活动

  光辉榜样育新葵 接续奋斗担使命——泸定县开展“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基层巡讲活动

  雪域甘孜 平凡微光照亮不凡征程——“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巡讲活动走进丹巴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