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小学生痴迷“抽卡”当引起足够重视

2021-07-05 11:1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武汉一名小学生痴迷于购买卡包,先后花了7000多元用于“抽卡”。近年来,因为学生瞒着家长花钱抽卡引发的纠纷多有发生。记者从一名商家处了解到,此类“抽卡”包括“奥特曼”等多个主题,卡包分成不同的等级,一包的价格从几块钱到上百元不等。律师表示,小学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大额的超出小学生消费能力的消费行为,如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则该消费行为无效。(7月4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在此类“抽卡”活动中,无法确认一个卡包里面所包含的具体卡牌都有哪些,只有打开卡包才能知道结果。据此可以判断,小学生痴迷的“抽卡”类似于时下流行的购买“盲盒”,即商家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卡片的喜爱,将卡包进行不确定性包装销售,其新奇的形式和运气的成分,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不知不觉地让孩子们沉迷其中。

  卡包生产商有时还会推出限量、限时的卡包,包含一些“绝版卡片”,价格昂贵。孩子们为了得到限量、限时的卡包以及“绝版卡片”,不惜大量购买,不仅花费大量钱财,引发纠纷,重复购买也造成了卡片的浪费,也在不经意间,促成了孩子们之间的攀比、炫耀、虚荣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培养小孩子的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正确理念。

  因此,小学生痴迷“抽卡”当引起多方重视。首先,同购买“盲盒”的行为类似,小学生“抽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赌博性质。这种不确定性、不规范性,也会影响卡包这类变相“盲盒”的真实有效,也超出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判断能力,无形中可能给购买者带来欺诈性风险,也会助长赌博心理,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故亟待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严加规范。

  家长要强化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和关心。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小学生就属于上述规定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自行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小额消费行为有效,但如果消费金额明显超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消费能力,与其年龄、智力水平不符,则家长作为监护人有权拒绝追认,要求商家进行退款。所以,如果出现类似纠纷,家长首先可与商家协商退款,协商不成的,家长可向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进行投诉维权,必要时可提起诉讼,要求商家退款。

  在平时,家长则要加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出好榜样,理性消费,防范孩子痴迷“抽卡”等不合理消费行为,并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宝、微信等账号的支付密码,不要让孩子随意使用家长的手机在线购买卡包。毕竟,究竟是家长还是未成年人在使用,第三方平台也难以分清。家长若要维权,需举证证明该行为并非家长本人行为,而不能以一句“我不知情”,就将自身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王丽美)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