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还应强化配套

2021-07-26 11:1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教育部24日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县级教育部门牵头,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7月25日《北京青年报》)

  学生心理健康非小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件频发,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应尽快跟进,否则将成为难以估量和预防的社会性隐患,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损失。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贵州一中学高一学生因为成绩差、上课迟到、睡觉等原因,三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反省,跳楼自杀;湖南新化县一名小学生,因被老师在走廊罚站,跳楼身亡……青少年既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如果因心理问题而做出极端举动,既是家庭难以承受的灾难,也是国家和社会重大的损失。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实施包括测评、评价、矫正、治疗等干预措施,已刻不容缓。

  从科学常识来说,心理健康关注得越早,心理问题干预得越及时,造成的危害性则越小。不过,就目前来说,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相当薄弱的阶段,无论从思想认识、重视程度,还是相应措施上,都处于初始阶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离预期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实现全覆盖,基础性短板还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以心理健康测评为基础的分类干预措施还没有及时跟进,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干预体系尚未完全构建。

  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其中教育行业承担着首要之责。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具有破题之效,明确了具体的责任、措施和督促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不过,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建设和基础保障,整个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2020年,民进贵州省委针对贵州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专门做了调研,发现该省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无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目前各学校兼职心理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且大多数心理咨询老师无心理学专业背景,不能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学校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

  所以,补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短板,需要构建系统化的配套措施,从宣传造势、平台建设、经费保障、考核评估上构建体制机制。

  尤其需要解决人才不足的基础性缺陷。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不能满足需求,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情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补短,需要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业编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并将人才补短措施与成效等方面,纳入学校评价指标体系,让“指挥棒”发挥“调动各方”的作用,以避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政策“悬空”。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从“谁来做”“怎么做”到“做得好”,是一个递进关系,环环相扣才能完成系统性构建。(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