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精神养育应从第一课渗透所有课程

2021-09-02 10:4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随着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9月1日,国内多地大学、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新学年如何安全正常开学,如何讲好“开学第一课”,如何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新学期等热点引发关注。有观察家认为,精神养育应从第一课开始,要让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责任担当、坚韧拼搏,思考“为什么而读书”“做什么样的人”。(9月1日中国新闻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养育应从第一课开始,渗透所有课程。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硕果飘香。开学第一课,贵在精神激励。今年的央视《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聚焦庆祝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榜样的力量讲述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从“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到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从东京奥运会冠军巩立姣、杨倩到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不仅有“烈士家书”的现场情景演绎,苏炳添、陈芋汐、孙颖莎等奥运健儿的开学寄语视频,还把课堂搬上太空,由航天员带领参观中国空间站、分享太空生活。时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国家、个人、梦想融合在一起。用党史启迪人生,用奋斗激励梦想,让理想照亮未来,可谓精神养育的第一课。

  精神养育不是一课就能成功的,精神养育必须时时、处处、天天养育,必须久久为功。笔者建议,精神养育渗透所有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立德,我们已经认识得很清楚,如何树人?关键是要让人的精神树立起来,要养育人的精神。精神养育不能空洞说教,而应该用故事、用知识、用道理、用示范,应该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是精神养育的载体,所有的老师言行都是精神养育的示范,所有的校园环境都是精神养育的舞台。精神养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之灵魂。一个人只有精神上站得起,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才能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才能有风骨、气节、胆魄;才能实现人生出彩,打造事业精彩。

  我们有精神养育的丰富资源,党史百年是我们的精神资源宝库。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资源是党员的滋养,也是我们的事业营养,还是教育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习之,运用之,让其渗透到学生的灵魂血脉,成为学生的言行风骨。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一个人才能不怕任何困难,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走向幸福,走向成功。精神养育应从第一课开始,渗透所有课程。(殷建光)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