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学生午休“睡得够”还要“睡得好”

2021-09-10 10:26: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今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就成都而言,目前各中小学基本都保证学生有40分钟以上的午休时间,部分学校的中学生午休时间可达1个小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午休方面,成都还有学校已经从“睡得够”升级到了“睡得好”,就在这个新学期,一些学校悄悄上新了一些午睡“神器”,还有的学校直接把床安进了教室。(9月9日《成都商报》)

  学生负担重的表现之一,就是睡眠严重不足,“缺觉”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带来视力下降、身体出现亚健康等系列问题,“让孩子睡个好觉”已成为教育减负的重要指标。

  按照相关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10小时,初中生应达9小时,高中生应达8小时。从实际情况看,数量上的要求显然普遍没有达到,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同时,从结构上看,保障孩子有一定时间的午休,既能起到极其重要的弥补作用,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习最怕打“疲劳战”,而中午的学习效率又是最低的,此时若能午休,就有多重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可以缓减学习压力,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让人也更具有创造力与想象力。

  目前各地对午睡时间的把控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要求不得低于30—40分钟,以防止睡过头而适得其反。时间目标很容易实现,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安排即可。不过,“睡得够”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真正难以实现的是“睡得好”。睡眠既要注重数量更要兼顾质量,量质都高的睡眠才是最好的,如果只有数量保证而无质量保障,低效化的睡眠跟“缺觉”并无多大区别。因而,真正的睡眠管理离不开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支撑要件,否则结果难言乐观。从“眼得够”到“睡得好”的转变,才是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关怀的最终要求。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午睡的实际情况,创造“睡得着”的良好条件,为学生高质量的午睡提供硬件保障,才能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睡得着”。事实上,从现有情况看,由于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属于“走读生”,再加上一些学校在教育投入存在欠账,导致学生午睡的“舒适度”较差,基本上只能在教室中趴在课桌,用手垫在腮帮下睡觉,既没有柔软的枕头,也没有舒展身体的床位,睡姿极不舒服,睡眠的质量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的确,受教室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确实无法在保障睡眠方面有更好的作为,不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比如,成都高新区公园小学专门订制了“变形式”午休床位,上半部分是书包柜,下半部分拉出来就变成了独立的床位,学生午休也可以躺着睡;成都天立学校特意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款定制的午睡睡枕;都江堰市嘉祥外国语学校为走读生开辟了一间“午休室”……这些做法做到了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充分释放了人文关怀和善意,给其他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