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教育时评] 让“真勤奋”成求知学习主旋律

2021-10-19 11:2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朋友的儿子小刚早出晚归地上学,周末也不休息,奔波在各个辅导班。每天晚上也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一直在刷题学习,甚至到深夜。可一到考试却傻眼,成绩与平日付出的艰辛严重不对称。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就在:这是一种“伪勤奋”。(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从过去到现在,类似小刚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他们似乎整天都在看书学习、做习题、参加各种培训辅导,单凭印象不能不说是非常勤奋。但如此“勤奋”却收效甚微,甚至不少是徒劳无功。这种效率低下、效果很差的勤奋,就是“假勤奋”。“假勤奋”跟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无关,完全属于被动接受,就像海绵一样机械吸收,结果就是师古拘泥、食而不化。这种学习,学生并未求得真知,始终浮在表面,未能深究其里,连继承都谈不上,更谈不上推陈出新。

  那么,何为“真勤奋”?“真勤奋”又有哪些特质?一言以蔽之,“真勤奋”就是效率高、效果好且劳逸结合的最佳学习状态。

  “真勤奋”者具有强烈而清晰的“时间就是生命”意识。不会将所有时间都浪费在玩耍以及无所事事之中。“真勤奋”者笃定地认为,一个人来到世间必须有所作为,做出一番成绩,才是不负青春韶华。不仅如此,“真勤奋”者的理想目标与奋斗方向是,“能够在我们的蜂巢里,看到属于我自己的一滴蜜”。

  “真勤奋”者总是不断提高勤奋的含金量。摒弃碌碌无为的瞎忙,善于思考,永远带着问号、疑问去读书学习。但凡接受新知识新内容,不仅由表及里“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勤奋”者更在时时涵养批判精神,不会轻易盲从,不会被他人牵着鼻子走。正像胡适先生曾经告诫青少年朋友要学会怀疑时所论述那样,要有“怀疑的精神”,把一切理论知识“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两年多前,重庆市垫江县文化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圣凯质疑语文课文《鹬蚌相争》逻辑不通——“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这就是“真勤奋”的典范,它让勤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对既定的结论提出置疑批判,不但是一种能力,更体现难能可贵的勇气。或许并非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位成人都有这种能力,但社会一定需要更多学生和成人具有这种勇气,因为这是民族前行进步的动力源泉。

  “真勤奋”者坚持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皆是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勤奋更有效率。“真勤奋”者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无上快乐,也懂得从容不迫地享受闲暇时光、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真勤奋”者的勤奋劳作与生活休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勤奋劳作为高质量的生活休闲提供物质支撑,生活休闲为工作学习输送精神能量。

  “伪勤奋”者学而无果,也让个体难以享受生活的快乐和感受生命的美好,无疑是在浪费生命。“真勤奋”者事半功倍,既在事业上卓有成效,又能使人抽出更多闲暇时间享受生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需要携手努力,让“真勤奋”成为校园生活和学生学习的主旋律。(涂启智)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