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教育时评]“统计学生家庭背景”意欲何为

2021-11-04 10:4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针对山西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有教师统计学生家庭背景并划分成“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等11类的情况,原平市教科局责成涉事学校纠正错误做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解释工作,同时启动了对相关人员的追责问责。(11月3日 澎湃新闻)

  为了摸排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等需重点关心、关爱的学生,学校通过调查表来统计信息无可非议。而原平市这所学校荒唐的“统计学生家庭背景”的上演,不仅折射出少数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上的简单与生硬,也折射出他们精神世界的贫乏与苍白。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有句名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有什么样的“意义之网”,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统计学生家庭背景”固然是 “理解不到位、存在偏差”“布置工作不细致、不精准”“工作简单化、方法不恰当” 的产物,思想根源却在于少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和价值认同迷失与错乱。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不同的人们在生存生态上存在鲜明差异;不同的人们拥有不同的财富积累、社会资本和声望,在社会分层中处于不同的位置。“统计学生家庭背景”不仅触碰了一些家长的身份焦虑,也会引发他们的公平焦虑。

  在理想的图景里,教师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只不过,在势利心态的裹挟下,少数教师学会了功利与算计。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有不同的“身价”;学生被分为三六九等,在等级化的金字塔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对家庭拥有较多财富和资源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单亲、学习成绩差、家长有犯罪前科等各种“问题学生”麻木冷漠甚至不屑一顾,热衷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那些“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孩子,就可能处于一种不平等的教育生态之中,遭受“傲慢与偏见”,承受歧视与社会排斥。

  置身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统计学生家庭背景”也会引发家长们关于教师权力越界、角色失范的隐忧。摸清孩子们的家庭背景,既是为了对学生区别对待,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家长群体的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不论是公共事务还是私人事务,少数老师热衷调动家长的能量,在他们眼中,“找家长好办事”似乎是一种“潜规则”。面对老师们请托、借钱等不合理诉求,部分家长左右为难。面对少数老师背离职业伦理和师德规范的偏差行为,家长们通常难以说“不”。

  教育承载着老百姓社会流动的期待,关系到无数人的命运。教育一旦变得功利与势利,就会导致资源集中在那些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手中。拔亮教育这盏希望之灯,需要守卫教育公平,让那些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的孩子们,也依然有机会“争上游”。

  身正方可为师,“心正”方能行稳致远。师德师风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风气,事关社会流动图景。只有规范教师言行,丰盈教师精神家园,才会有更多“燃灯者”,照亮和温暖孩子们的前进道路。(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