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教育“熊孩子”,需学“牧羊人”

2021-11-19 10:4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11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妇联组织、关工委充分认识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最高检第九检察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监护缺失或教育不当,是产生“熊孩子”的一大原因。(11月18日《工人日报》)

  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许多家长为之犯难。而一旦遇上了“熊孩子”,更是无所适从、无法省心。所谓“熊孩子”,其实就是有点调皮、贪玩和叛逆,偶尔会闹点事、闯点祸,正所谓“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对于这类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较常见的是打一下、骂一顿、罚一通。这种一味偏向于暴力的教育行为,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和抗拒,适得其反。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文章,介绍一个牧羊人如何驯养羊群的经验。其实羊虽然天性温顺,但也有十分顽皮甚至很不“守规矩”的时候,在一群羊中也有类似“熊孩子”一般的羊存在。牧羊人对此采取的方式是,用温和的态度取得信任感,用贴心的照顾换来安全感,用轻柔的鞭打赢得权威感,用快乐的情绪传递轻松感。这位牧羊人一人饲养着数千头羊,感觉快乐幸福。

  当然,羊和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何况“熊孩子”要远比“顽皮羊”难以掌控得多。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牧羊人的一些方式还真有可取之处,对于教育“熊孩子”来说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这就需要家长首先对孩子要有更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理解孩子的天性特点,懂得孩子的内心感受,赢得孩子的充分信任,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自然产生认同感和愧疚感,自觉克服毛病、改正不足。

  当然,“熊孩子”难免有犯倔的时候,这时家长就不能一味宠溺和娇惯,需要及时予以“鞭打”,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和问题,坚决督促其改正不良行为。如果护犊情深、爱子心切,势必会纵容“熊孩子”骄横跋扈、胆大妄为,有可能导致“熊孩子”成“狼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待“熊孩子”不妨学习“牧羊人”,既不能“棒杀”,又不能“捧杀”,要把握尺度、注意方法,因势利导、刚柔相济,既不能陷入“惯子如杀子”的桎梏,又不能落入“棍子底下出孝子”的窠臼,让他们在充满爱心的家庭教育下健康成长。(舒爱民)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