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期待多一些“造飞机的少年”

2022-07-11 10:2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济南钢城区古墩村,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农家院内传出阵阵机器轰鸣声,一架长6.2米、重373.6公斤的小型共轴直升机正进行新一轮调试。待轰鸣声结束,16岁的亓祥硕兴奋地跳下驾驶席,告诉一旁的姥姥,他的飞机很快就可以试飞了。(7月10日《齐鲁晚报)

  虽然亓祥硕的飞机还未能成功试飞,但我们衷心地祝愿这个16岁的少年能够成功。这个少年,已经有过许多成功的经历,不仅家里的手电筒、收音机、音响等小电器坏了,亓祥硕都能修好,15岁那年,姥姥的助力车坏了,亓祥硕拆下发动机和车轮,找来废铁管,花了半个月时间组装成了一辆能拉柴火的新车。这些和造飞机比较起来,是“小巫见大巫”。虽然造飞机的难度要多上许多倍,但这个有梦想、敢实践的少年的行动,仍值得期待。

  这些年,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我们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我们贯彻劳动教育,我们期待孩子刻苦钻研,这许许多多的期盼,都可以在造飞机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为了实现造飞机的梦想,亓祥硕从网上寻找图纸资料研究,这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焊接骨架时,由于没有先进设备的加持,亓祥硕只能一点点量尺寸调整,这是动手能力;泡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每天只吃一顿饭,有一次为了调试旋翼头,他不知不觉干到凌晨4点多,这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衣服上全是焊接时火花烧的洞,胳膊上还留着被砂轮机打伤后的大块伤疤,这是为了梦想而拼搏……可以说,这个“造飞机少年”身上,凝结了我们对教育的理想,展现了我们所期待的孩子成长成材的模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他在学校的建设里,就专门开辟这样的“工厂”,供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劳作和实践,满足他们创造的需求。这样的“工厂”,成为了孩子们成为科技工作者、种植理想种子的肥沃土地。也正是在这样的“工厂”和实验室里,孩子们辛苦探索的努力,给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动力。不仅如此,孩子们在创造中的探索,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亓祥硕也是如此,上小学时,他就自学电路图、焊接电路板等。这些知识和能力,是同龄的少年很难具备的。

  如果把视线拉得更长,我们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有成就的人物,莫不是从小就有这样的爱好和执著。爱迪生能够成为发明大王,与他从小就热衷于进行各种科学发明实验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所开展的青少年编程学习、航模、无线电等,也都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习惯。很显然的是,这个“造飞机少年”更进了一步。

  教育不只是课堂,学习不只是刷题。当越来越多的“造飞机少年”涌现之时,这不仅是教育的幸事,也是经济发展的幸事,是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助力。我们的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给予有“造飞机”梦想的孩子以支持,他们必将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关育兵)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