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莫让“吃苦”式劳动教育偏离轨道

2022-10-11 10:5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9岁儿子不肯好好上学,父亲带他体验了在工地搬钢筋的生活,不到两天,儿子就后悔了。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杨先生教育儿子的方式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点赞,但也有专家表示,这种方法值得商榷,不但是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而且是在给孩子灌输鄙视劳动者的不健康价值观。(据10月10日《华商报》)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提高儿子对读书的认知,父亲采取让其在工地搬钢筋的方式进行教育,并发出类似“如果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必须吃生活的苦”的警告。将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自然会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赞同者称,如此施加压力,才能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继而获得学习动力;而批评者则认为,孩子那么小,以单纯的惩罚性劳动来逼迫孩子学习,可能会导致孩子抵制,或日后厌恶劳动。类似讨论此前也出现过很多次,比如,一位母亲曾指着旁边的环卫工教育儿子“不念书只配扫街”,就引起很多人的声讨。

  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劳动的艰辛只是父辈口里的故事。因他们失去学习动力,就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理念的支配下,让他们体验“稼穑之难”“劳务之苦”,尽管可能会起到一些效果,但方式值得商榷。如果在度上把握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让孩子参与体力劳动是必须的,但不宜固化为一种狭隘的目标,而应该是多重教育目标的叠加。不仅让孩子在具体的劳动中体验艰辛,更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从内心真正懂得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认同劳动是光荣的、崇高的。类似“让儿子搬钢筋”的劳动教育,类似“不念书只配扫街”的偏颇引导,恐怕只能给孩子灌输鄙视劳动的负面价值观,让原本心地单纯的孩子变得心灵扭曲。

  “无论我们怎么样惩罚孩子,他们都不会停止爱我们,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这是一篇文章中的句子。每次看到周围的孩子被惩罚,笔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句话。把“吃苦”式劳动异化为惩罚手段,变成“恐吓式”教育,在教育的逻辑和孩子成长的伦理层面,是矫枉过正的,是“荒腔走板”的,如果家长习惯于这样的教育手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势必会造成阻碍,对他们的劳动价值取向也会产生错误引导。

  类似的家庭教育视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新”且走红,值得反思。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无论是公务人员,还是蓝领工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职业差异来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缺了任何一个环节,社会就会失序。而“觉得劳动苦就好好读书”之所以在很多人心中“大有市场”,也说明打造良好职业教育体系之迫切,更说明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评价机制之急切。

  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释放出的是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毋庸置疑,劳动教育再度成为高频词汇,说明国家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提档升级”。从孩子生命个体而言,让他们以“我劳动,我光荣”的心态参加劳动,才是他们成长的营养,才是他们成才的拐杖。

  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家长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对孩子的努力与成功的定义也要多元化。不管对孩子怎样引导,都必须摒弃给孩子从小灌输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鄙视劳动以及普通劳动者的观念,不能让“吃苦”式劳动教育偏离正确轨道!(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