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教育时评] 校长给学生写信,教育界的清流

2022-12-08 11:0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校长来信啦!”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初三、高三年级的学生们争相传阅着校长钱卫东给自己的手写信,互相比较着来信内容。信中,钱卫东与学生畅谈理想与未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解释。个性化的内容让每个孩子对手上的信件视如珍宝。(据12月7日《北京日报》)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师者作为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不仅仅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学生心头之惑,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扶持者、促进者。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塑造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早已达成了共识。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毕竟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职工的功能属性不同,定位也不一样,因此,校长在学生心目中“遥不可及”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尽管如此,在现代管理制度下的学校,许多校长在做好自己的角色扮演之后,主动俯下身子,来到师生之间,用自己的才华、智慧和对教育的情怀感染着师生,引领着学校内涵式发展。

  在教育备受关注的当下,班主任给自己的学生下诗歌评语,抑或用书信和学生交流,这些早已有之,每一次出现都受到舆论点赞。然而,上述新闻中的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校长钱卫东3年来坚持与毕业班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以“见字如面”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一个个学生以信心和鼓励,毫无疑问,也是“校长界的一股清流”。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钱卫东和每一个初三、高三学生进行书信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书信不是泛泛而谈,需要给学生“精准画像”,自然要花不少精力去了解学生,只有这样,书信才有鲜明的针对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毅力。

  一校之长给所有毕业生写信,体现的是自己对教育的情结,凸显的是对被教育者的尊重和耐心,也是“有教无类”的现实注脚,这一封封信件会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的温暖记忆,成为他们向“心中桃花源”奋进的动力。

  “比起校长,他更想成为孩子们愿意敞开心扉的‘东哥’”——看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热播大剧《大考》中金和县第一中学的校长王本中。剧中的王本中既有严厉的一面,又一切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慈父般地关爱。无论是他对孤儿高铭宇的关爱,还是对富二代潘小宣的转变,都体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

  不管是《大考》里校长王本中的以生为本,还是钱卫东三年坚持给每个毕业生的书信交流,作为一校之长的他们,能将学生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也给更多校长树立了一个标杆,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希望更多校长能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抬起头来,走到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中间,让学生体会一个不一样的校长,收获一段不一样的校园时光。(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