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以“服务他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2022-12-14 11:1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北京市密云二小有78个“假日小队”,分布在41个班级,“假日小队”由家长任“校外辅导员”,带领孩子们开展安全自护、科普、影视、阅读等丰富多彩的假日志愿活动。在密云图书馆、社区、敬老院、水库周边等地区,经常能看到这些志愿小队活动的身影,这些小志愿者们在发扬奉献精神、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课本以外的知识,锻炼了能力,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12月12日《工人日报》)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主人翁的意识,在奉献社会和推动社会文明中,提高了综合素养和服务社会的本领。还因为有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体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家校沟通,密切了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这样的志愿服务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是“双减”政策落地的新景象。以往,各地中小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活动时间、形式都不确定,活动内容也比较单调。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应该更广,方式应该更灵活,这才更符合学生的期待。现实中,为了扩大学生的社会活动面,有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更有存在感,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密云二小的小志愿者们走进密云水库展览馆做“小小宣讲员”,孩子们的表现成为展览馆靓丽的风景,赢得参观者的高度赞扬。这在“双减”政策前是十分罕见的。

  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是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体现。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不只是琴、棋、书、画等兴趣爱好之类。素质教育,既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涉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范围,还涉及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结果。从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志愿服务能有效填补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空间,让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接近于社会现实,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在志愿服务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弥足珍贵的。

  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要在常态化、多样化上做文章。学生志愿服务,应结合相关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学期计划形成一体,与家校互动环节密切关联,在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背景下,在实现志愿服务多样化方面拓宽思路、增加广度。让学生从有所贡献、有所付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逐渐培养他们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兴趣和爱好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认真对待、周密布置,要研判可能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并有所关注和预防。每次活动以后,要利用班会组织一次总结、评比活动,看志愿服务活动与预期有何差距,对活动中的优秀学生代表要公开表扬,要一起讨论志愿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在下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加以改进,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善始善终。(卞广春)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