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教育时评] 村小吸引城里娃“反向就读”的启示

2023-03-20 10:0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斯民小学是位于浙江绍兴县级市诸暨的一所乡村小学,受生源锐减等冲击,该校有一年甚至只招收到6名新生,但这几年来该校就读的学生慢慢多了起来,而且有近10位学生来自长三角的各大城市。无独有偶,在离斯民小学一百多公里外,在浙江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的百余名学生中,也有四十多名外地学生,来自全国15个省份。(3月16日《南方农村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和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面临无生可教的局面。更有甚者,在某地一些农村小学,不仅不再招收学生,学校甚至还变成了养殖场。在这种大趋势之下,斯民小学等两所学校在校生人数能及时止跌,并且慢慢爬升,甚至引来不少原来在城市小学就读的学生,其背后的原因,无疑值得探寻和思考。

  不可否认,这两所民办学校有其特殊之处:斯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还是市级文化保护单位,校园建筑多是颇有古风的砖木结构;而富文乡中心小学校园由中国美院的老师设计,初看给人以梦幻之感。不仅如此,这些学校也有政策加持,比如诸暨打破了按户籍划片招生的束缚,只要孩子父母有浙江省居住证,就可以入读斯民小学并且拥有学籍。

  但更为关键和重要的恐怕还是,这两所农村小学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内容设计。在斯民小学,除了教育部门规定的学科知识,还有一门特别的课程,一周背诵一首《诗经》,认识《诗经》里的一种植物。而在富文小学倡导“为生活做准备”,常常与乡村劳动、时令节气、民俗文化等元素结合起来,开设了竹玩、园艺、二十四节气等课程,同时学校鼓励老师挖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推行主题融合教学,打破学科边界。

  可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内容设计,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思辨、创造能力,让他们懂得怎么去生活,还可以让他们从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会到一种惬意感、放松感。或许这也正是这两所农村小学吸引不少原来在城市就读的学生的主要原因。反观一些城市学校的孩子,不是被试卷“包裹”得紧紧的,就是被各种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偶尔跟爸妈去一次植物园、动物园,以及传统工艺制作坊等,也是去也匆匆、回也匆匆,一定程度让孩子们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丢失了快乐。

  简单地要求城市小学“将校园搬到田野“,或让孩子们必须隔三差五地亲近土地,看庄稼如何一节节地拔高,看挺拔的枝杆如何逐渐长出饱满的粮食等,那也不现实。不过,长于都市的孩子如果长期甚至完全疏离农村的生活,对起码的生产劳作大惊小怪,对鸡鸭鹅狗视若珍宝,是不是也让人感到,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里,城里的孩子是不是过于都市化、“贵族化”了?当然,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这从自2022年秋季起,劳动课已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就可见一斑。

  就此看来,尽管近年来农村小学从整体上看,发展呈式微之势,但斯民小学等两所农村小学在反“内卷”上,在教育本质的探索上,无疑值得所有城市小学借鉴。倘若现存的、有条件的农村小学都能在课程设计上大胆创新,加上农村学生数量虽少,但师生比却高,正好可以小班化教学,有精力关照到每一个学生身心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届时,吸引城里的孩子“反向”就读,或许就不是天方夜谭了。(王志顺)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