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通借通还的“爱心雨伞”更有爱心

2020-09-18 11:0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从今年7月开始,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公厕“爱心驿站”悄然推出了无偿借伞服务。市民只需要用手机扫公厕墙上的“二维码”,进入平台的借伞界面,留下姓名和手机号码,通过审核后即可实现借伞,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不仅借方便,还也简单。市民借了雨伞,只需要在“二维码”平台的“公厕导视”里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公厕,就能实现通借通还。(9月17日《宁波日报》)

  突如其来的降雨,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如果任由雨水淋湿,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临时抱佛脚”买伞,既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也可能遭遇买不到伞的困境。将传统公益和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宁波鄞州区“爱心雨伞”不仅切实地便民、利民,也让市民的内心世界有更多的光亮和温暖。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免费、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让共享单车、共享冰箱、共享雨伞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一些商超和银行,借用雨伞不仅需要下载相关软件程序,还需要支付押金,又必须归还到原处,有的甚至还要出示身份证。有的图书馆、公交车为市民无偿提供“爱心雨伞”,却由于“还伞难”以及缺乏必要约束,导致不少雨伞“有借无回”。

  明明渴望多方共赢,却由于缺乏换位思考和体谅他人的“用户思维”,导致“共享雨伞”和“爱心雨伞”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好看不好借”的摆设,有的市民宁可淋雨也不愿意借伞。说到底,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不能只凭借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却忽略和漠视了市民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忧所虑;只有事先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吸纳市民的意见,便民、利民服务才会更有“准头”。

  “爱心雨伞”不能徒具道德价值,不能只是“看上去美好”,而是要提升使用价值,让市民“用得上”“用得好”。不仅不需要押金,借用也很简单方便,宁波鄞州区的“爱心雨伞”也不用到原处归还,而是通过“二维码”平台在辖区内166所公厕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公厕,实现“通借通还”。只有解决了“后顾之虑”,只有做到了“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一个初衷良善的惠民之举,才能打动老百姓,让更多市民从中受益。

  下雨了有没有雨伞,看似私事,实际上,也关乎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爱心雨伞”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伸展,给予市民以体桖与呵护,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人情味”,提升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个懂得善待普通劳动者的城市,会更有人才吸附力和竞争力,会更有希望、更有未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意味着更多的价值实现的渠道,以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让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将好事做好、做到极致,不能只靠善意驱动,而是要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