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众筹博物馆是文化互鉴“俏模样”

2021-01-11 10:2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珠水滔滔,南海浩渺。2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从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许的对欧美贸易特区,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如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拔地而起,以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发展史。博物馆的藏品日渐增多,但无一例外,都由社会捐赠。“文物的有效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倡导和严格监管,更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十三行博物馆策展人李黎表示。(据1月7日《人民日报》)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行业、一个领域最直观的历史、文化“胎记”。闲暇时间,人们可以由此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开启心智,感悟人生。同时,博物馆也是提升市民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的重要场所,是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的所在,对培养、筑牢公众的文化自信,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尤其是唯一一个文明不曾中断的古国,在文明的递进和文化的发展中,给后人留下了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其间饱含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现代人回味与思考。目前,除了国家和地方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外,还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散落在民间,还未“走出深闺”。应该明确的是,保护利用文物,需要让个人收藏的文物活起来,让更多人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如是,文物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历史、中国故事。

  就像上述新闻所交代,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现广州文化公园)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拔地而起,目前博物馆的藏品日渐增多,但无一例外,都由社会捐赠。而每件展品背后都代表一段历史,透过全馆4700件(套)馆藏,能看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岭南地区世代相传的价值理念、思想精神和文化源脉,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实现文物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人文城市应有的内在品质。“博物馆邂逅众筹”,让更多散落在民间藏家手中的文物不仅实现了资源整合,发挥了应有的文化、文明传承价值;同时,藏家的文物从此不再只是“孤芳自赏”,而是让文物融入现代社会,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无论是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还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都强调了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和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提出明确要求。而这些政策不仅成为民间博物馆成功“孵化”的助推器,而且也为藏家参与“众筹”博物馆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物只有活起来,才能得以实现最大价值。毫无疑问,从最初与社会公众分享个人收藏快乐,到积极参与博物馆文化体系建设;从民间藏家“众筹”博物馆到民间博物馆事业社会化,都说明博物馆事业的主体业已由政府的文化文物部门逐渐走向民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趋势。

  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博物馆邂逅众筹”是文化互鉴的“俏”模样,是整合民间收藏品资源,实现迅速建馆、收藏与文化传播的好路径。(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