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志愿服务,光有热心还不够

2021-02-01 10:3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今年冬春季,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怎么做?记者日前获悉,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已再次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将比平时加倍重视志愿者自身安全防护的严格管理和强化培训,严格落实对在岗志愿者的防护措施,坚决做到防护措施不到位的绝不上岗。认真开展志愿者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1月30日《工人日报》)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精神文明的加强,各地志愿服务活动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内容也丰富多彩,有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的社区志愿者,有维护环境秩序、服务重大活动的文明传播志愿者,有从事基层文化建设的文化志愿者……

  虽然如今志愿者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社会群体,为社会带来持续不断的正能量。但美中不足的是,时常出现一些尴尬情况:满怀热情上门却被拒之门外,一腔热心搞服务却遭遇投诉。志愿服务为何会出现“热心遭冷遇、好心没好报”的现象呢?有人道出缘由:“症结在于不少志愿者光有热心,但不懂行,服务不到位。”曾有媒体报道,志愿者小黄曾参加一次助残日活动,出于热心,她帮一位盲人整理房间,将物品归类存放。可一转身工夫,她发现刚刚整理好的物品又被放乱了,她大度地再次整理好。最后,那位盲人对她不满起来。这让小黄感到十分委屈,后来经专家指点,她才明白,原来盲人是靠记忆来确定日常物品位置的,物品的摆放不能轻易改变,一旦别人移动了物品,就会给他们带来不便。无独有偶,某高校的一位志愿者曾在给一位敬老院老人理发时,弄破了老人的耳朵,最后不欢而散。还有些老年人,由于对志愿服务缺少了解,担心上当受骗,也拒绝接受志愿者的热心服务。另外,有些服务专业性比较强,不是一般普通志愿者完成得了的事。这些现象存在,说明如果志愿者不了解服务对象的特征和习惯,不懂一些基本专业知识,光凭爱心莽撞行事,就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正如一位社会专家所说,志愿服务,仅有热心是远远不够的。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志愿服务发挥到最“正确”的地方,让每个志愿者能因人制宜、因“才”施“助”,让“爱心”以最“适宜”的方式付出,并得到受助者认可和社会一致好评?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当前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活动信息、参与方式、激励机制等,进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尤其期待有更多具备一技之长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另一方面,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在强化志愿服务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志愿服务,要更加严格落实对在岗志愿者的防护措施,坚决做到“防护措施不到位的绝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同时,对现有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进行科学分类,促进志愿服务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互联网化,并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其他”的创新模式,以便在安排志愿者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时,力求做到因人制宜、因“才”施“助”,避免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发生。(刘纯银)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