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以“博物馆”之名向农民工致敬

2021-03-26 10:5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目前,四川省正为2500万川籍农民工建博物馆。博物馆选址成都市新津区,预计今年8月正式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建成后,展厅面积1800多平方米。将以文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场景复原等形式,全面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汇聚成磅礴力量,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历程。

  “农民工”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称谓,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承包地,离开父母孩子,进城务工,做起了清洁工、建筑工、铺路工、运输工……干着苦活、脏活、累活、险活,他们无怨无悔;披星戴月、汗流浃背,他们无怨无悔;甚至有可能睡工棚和地下室,他们无怨无悔。亿万农民工默默无闻地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川怀着对农民工兄弟的特有情感,建设农民工博物馆,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农民工博物馆铭记时代的变迁。有一首诗歌写道:“改革开放荡东风,神州有了农民工。不是他们流汗泪,何来城市绽新容?”的确,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改革开放打破农民身上的束缚,解放了劳动生产率,让他们可以走出农村,奔向经济发达地区,闯出一片新天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这支新型劳动大军更是蔚为壮观,他们把青春和汗水奉献城市,把财富和希望带回家乡,也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村发展繁荣。建设农民工博物馆,就能形象地展现这一辉煌历程。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们只有回顾走过的路,不忘记来时的路,才能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以农民工博物馆铭记农民工精神。千百年来,广大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进了城市,他们把这种精神充分运用到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繁荣中,在每一个工程、每一个工地、每一个领域里埋头苦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创造与见证了每一个城市的繁荣。随着在城市里深深地扎根,不少农民工还信念坚定、敢闯敢试,在城市创新创业,有的农民工还利用在城市打拼积累的资金、技术、人脉等优势返乡创业,回报桑梓。这些农民工精神,是一笔具有恒久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以修建博物馆的方式予以宣传弘扬。

  以农民工博物馆铭记劳动的价值。农民工是劳动者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他们绝大多数往往是辛苦、辛劳、辛酸的劳动者,但他们心理阳光,乐观开朗,始终奋发向上。比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工程完美竣工,这就是农民工的劳动价值的鲜明体现。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而农民工的劳动更能体现出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农民工往往穿着“最脏的衣裳”,干着“最苦的活”,却成就着城市“最美的收获”。给农民工群体以修建博物馆的礼遇,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价值被尊重、被认可的幸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民工逐渐成长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博物馆不仅是展览物品的地方,更是致敬与纪念的精神高地,让参观者得到精神和道德的升华。以博物馆之名,在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以及一个个视频音频、复原的场景中,向广大农民工致敬,这是我们对农民工应有的回报。在新时代,农民工一头连着现代化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善待农民工,给他们创造充足的劳动保障,尊重农民工的劳动价值,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责任。(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