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赓续党的百年好作风,书写清廉故事

2021-03-26 11:0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有一本特殊的账簿,上面记载了这样一笔:“十捌号主席毛澤東住,付还大洋1元4角8分”。这几个毛笔写的字,讲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有关“清廉”的故事。这本账簿1953年由当地群众捐献,记录了1934年8月毛泽东同志和时任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等一行在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现为宁都县辖下乡镇)开展调研时发生的故事,毛泽东同志特意嘱托缴纳食宿费——“1元4角8分”。(3月25日新华社)

  总有一些名字,穿越了历史长河,始终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以清廉著称的明朝名臣于谦、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宋代寇准、北宋名臣包拯等,这些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清官、好官,在历史长河向未来延伸的过程中,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

  无独有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也有无数的清廉好故事。比如上述那一本“清廉簿”记载的“1元4角8分”的故事,就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我们党的百年好作风。学习党史,不仅是让我们了解党的来龙去脉、党的奋斗历程等,更是希望我们从中感悟到党的好作风,让更多人能够赓续党的好作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继续书写一个个清廉故事。

  翻阅党史文物,在“清廉簿”等党史文物中去触摸党史的足迹。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是有生命的,比如上述那一本名叫“清廉簿”的党史文物,就承载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我们翻阅党的历史文物,要读懂那段历史,去感悟那份初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一本账册记录的不仅是数据,更是记录了领导人身上的朴素作风,没有特权,即便在生活费这样的“小事”上,也不会忘记按规矩办事,主动缴纳食宿费。透过一本“清廉簿”,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那份执政为民的情怀。

  上好党史必修课,用心感悟并继续弘扬党的百年好作风。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全能的廉洁。”一个对自己廉洁自律的人,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作为平民,都能永葆自己的本色,从根本上而言,他们的思想“洁白如玉”,把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上好党史必修课,我们从“清廉簿”等文物中感悟到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之风,更深刻地感悟到了领导干部身上由内而散发出来的清廉气质,让我们在党史的学习中,能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党的百年好作风。

  自觉对标看齐,立足岗位,在细微之处展现为民初心。百年大党,正值风华正茂时。经历了百年的大党,始终不变的是为民的那份初心,始终坚定的是人民的立场。我们要通过党的历史文物,重温那段平凡而伟大的动人故事,在“清廉簿”等中看到历史上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并自觉地对标看齐,以让更多的党员能够立足岗位,扎实优良作风,把为民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深入,于点滴之中去打动人民群众,赢得民心,凝聚起强大的干群合力,启航新征程。

  珍贵文物见证初心使命。每一件党史文物,都是让我们精神更鲜活的“地标”,都是百年大党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以党史文物为桥梁,努力挖掘背后的思想内涵,连接历史、服务当下、砥砺未来,不断地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更好地在具体的工作中赓续百年好作风。(婧蓝)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