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刹住山寨文物之风,唤醒敬畏心

2021-04-12 11:2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4月9日发布《国家文物局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山寨文物成为一些地方吸引眼球、招揽游客的方式,部分项目涉嫌丑化、异化文物,误导公众历史文化认知,造成不良文化影响,引发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此次通知是为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维护文物真实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尊严,推进“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据4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遍布各地的文物,不仅沉淀着一段段悠远的往事,更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和物质载体。在新的时代,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是各级政府的分内之事,唯此才能在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基础上,让文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明媚的色彩。

  对待文物,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必须抱有敬畏之心。然而,这几年国内的山寨文物却不时出现在大众视野,比如,某地曾出现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某地文博园景区内曾出现大面积的山寨兵马俑群,有几个地方模仿北京八达岭长城修筑山寨长城,还成为热门打卡点……

  一些地方和个别旅游景区,为何会照抄照搬国内的一些文物,生拼硬凑出一些景点,粗制滥造出一些古迹?说穿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移花接木”式的仿造,尽管在短期内能给一些景区带来经济收入,但对于文物的保护传承、文旅产业的发展方面是不利的。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缺乏敬畏,是对文物的亵渎,更是对文脉传承的伤害。正如之前一篇文章所称,这些有“形”无“魂”的复建仿建文物景区,无疑是一种文化污染。另一方面,大量存在的山寨文物,会误导公众对历史文物的认知,同时也给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正因如此,几乎每一处山寨文物粉墨登场,基本都会引起舆论的指责。

  此次,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在《关于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的通知》中强调,要严管严控增量,坚决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未经批准不得在原址重建;对馆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中单体文物的复制,必须严格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及时叫停可能造成丑化、异化文物的项目,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应该说,这是国家相关部门对山寨文物频现的拨乱反正之举,希望一些地方和景区能够认真领悟政策精神,摒弃急功近利挣“快钱”的思维,回归文物保护的初心,坚守文物传承的使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遏制建设山寨文物的冲动。当然,如果要杜绝山寨文物之风,保护文物的原真性,立法机关、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必要健全相关法律,明确文物复建仿建的主体、范围、种类、标准和形式,建立起文物外观仿制授权机制,并进一步健全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促使个别地方和景区重新找回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敬畏心、责任心。(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