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为患者捐长发”也是可贵的慈善

2021-04-16 11:2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厅,26位重庆大学志愿者每人捐赠了长度为30厘米的乌发,这些头发预计可以做出8至10顶假发,将会送给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乌丝带行动”致力于为癌症脱发患者建立头发义捐、假发制作、假发申领公益服务体系。(4月14日 澎湃新闻)

  被重疾折磨的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还承受着精神上的煎熬,因化疗而脱发,导致他们不仅吸引了旁人的注意力,也让他们遭遇“有色眼镜”,被轻易地标签化和污名化。“为爱捐长发”的初衷,在于通过头发义捐来满足患者戴假发的利益诉求。这样的成人之美,显然是更高层次的慈善与公益。

  在传统观念中,慈善公益通常强调扶危济困,通过捐款捐物来改善弱者的生存生态。与“输血式公益”相比,“造血式公益”更加低成本,也更加可持续。伴随着社会变迁,一些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不仅关注弱者在物质层面的诉求,也注意到他们的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这种看似微小的进步,同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不论是“为爱捐长发”,还是“光头天使”,说到底,是为了营造一个没有偏见和歧视、平等友善的社会环境。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污名:对受损身份的管理》一书中,对污名化做了生动的阐述;从贴标签、原型化处理到地位损失、社会区隔再到社会歧视,污名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过程。那些因为化疗而脱发的患者,不该从“完整的、正常的人”被人为降级为“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不该承受他人异样的目光与生硬、冰冷的姿态。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同样需要“温柔相待”。在和疾病对抗的过程中,他们也渴望和普通人一样,远离标签化和污名化的痛苦;他们也渴望嵌入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网络,获取社会支持;他们也渴望实现社会融入,和普通人一样有社交、有聚会……“为爱捐长发”让患者也有机会和普通人“看上去一样”,从而避免被他人“另眼相看”。

  这个世界的分量和质量,和我们每个人的角色扮演息息相关。“为爱捐长发”作为一种“柔软的力量”,旨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为爱捐长发”探索出一条公益新路径,以平等意识取代优越感,以爱护取代伤害,努力缩减社会大众与弱势群体之间的连接距离。

  偏见与歧视,让不少患者渴望戴上假发。“为爱捐长发”只是一种治标,治本之策还在于,改变对待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的态度。每一个真心的微笑和拥抱,每一次平常心的平等对待,都是消除偏见和歧视的温暖力量。只有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人与人之间把手握得更紧,将心靠得更近,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即使不戴假发,也能够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