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单身经济”火爆,关怀不能少

2021-04-20 11:1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一人住、一人吃、一人游……眼下,单身人群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中国,已有超过两亿人单身,他们聚合成一股庞大的消费新势力,并催生出新的消费观和新的消费业态,“单身经济”正在撬动新风口。(4月19日新华网)

  “单身经济”一词本是舶来品,最早由经济学家麦卡锡于本世纪初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彼时,其将“单身经济”的群体锁定为女性,认为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而今,随着单身人口与日俱增,这一群体早已不再局限于单身女性,“单身经济”也更多指代单身人群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带来的种种商机。

  “单身经济”火爆,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也让如何为单身人群打造更加专属化、个性化的消费场景成为商家们的新课题。但单身人群增多也将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一方面是结婚率逐年降低,生育率随之降低,加速社会老龄化,影响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有些人为了摆脱单身,降低择偶标准,不利于婚姻的稳定性,导致离婚率节节攀升。

  不独于此,从个人角度出发,被标签为“剩男剩女”的未婚青年,普遍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多方面压力,进而给心里蒙上阴影,不利于个人成长与社会稳定。某婚恋网站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单身男女常常伴有焦虑感,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5.2%的男性和18.6%的女性表示完全没有危机感。

  若说未婚青年都享受独身状态并不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拥有较为强烈的婚恋意愿,渴望步入人生的另一阶段。遗憾的是,在时下,这种需求往往处在被忽视甚至遗忘的角落,缺乏交友途径等现实因素,是年轻人脱单的“拦路虎”,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则成了他们“恐婚”“恐育”的“挡箭牌”。我国的生育关怀、服务也多是婚后开展,相关关怀的“羽翼”能否覆及单身群体,考量着社会的人文温度,是衡量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尺。

  从公共维度讲,公共服务方面应对“单身族”有更多的人性化照拂,如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搭建交际平台、化解人际隔膜,鼓励单身者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就制度设计而言,认真评估现代家庭的生育成本和顾虑,制定更完善、针对性更强的生育配套机制,让制度保障接续社会关怀。

  除了公共服务和制度关照,公众的观念纠偏也不可或缺。社会在审视单身群体时,道德评判不应僭越后者的选择自由,要正确看待单身,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有的青年则是被迫单身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社会应想办法给其解压。而公益组织对该群体则应伸以援手,聚焦单身青年的婚恋交友需求,帮助他们扩大交友圈,为他牵线搭桥,也是题中应有义。多一些“公益红娘”,社会就会多一些美好。(孔德淇)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