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大眼睛”公益助人,彰显爱心传承

2021-07-09 11:0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1991年,大别山深处的小女孩苏明娟手握铅笔头、一双大眼睛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照片,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这张照片也就此改写了她的人生。得到资助仅仅是苏明娟人生轨迹改变的开始。在共青团和希望工程的支持和鼓励下,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苏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没有中断。因积极投身公益,2018年,苏明娟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7月8日新华网)

  如今已是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员工的苏明娟,在以读书改变了自身命运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加工作后,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每月都会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每年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截至目前,该公益基金已经收到捐款84万元,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并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在全民关注下长大的苏明娟,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因此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苏明娟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彰显了知识的力量。为濒临失学的贫困儿童倾囊相助的希望工程自开展以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集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无数失学儿童提供了帮助,让他们走向了校园,拥有了读书的课本与课堂,并且依靠学校、老师、社会的关心,拥有了知识,通过读书拓宽了人生视野,通过上学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改变了自身和家庭的命运。更为社会众多底层人士提供了榜样和示范。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在任何时代任何状况下,永远是闪光的真理。

  苏明娟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彰显了爱心的力量。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照片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后,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许多人在看到这张照片后,内心的爱和善意被唤醒,纷纷参加希望工程爱心捐款活动,也使更多失学的孩子实现了上学梦。在全社会涌现了支持希望工程的热潮,甚至不少人开始了一对一资助失学孩子的活动。爱心的热潮在华夏大地涌动,汇成了美好的人间大爱。不仅苏明娟就读的小学从一个简陋的旧祠堂被改建为希望小学,建起独栋3层小楼,教室宽敞明亮,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电脑,全国还建设了无数希望小学,无数贫困儿童得到资助。爱心的力量也为全国性扶贫脱困活动提供了支撑。

  苏明娟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更彰显了信念的力量。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资助改变人生轨迹的苏明娟,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从小小年纪就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1997年,刚上初二的苏明娟,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汇给了宁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帮她圆了求学梦;考上安徽大学后,她勤工俭学,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学生。工作以后,更是投身事业,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的是整片森林。而播下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曾经的“大眼睛”女孩,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更是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心力量,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曹建明)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