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加强“非遗”保护,更要传承发展

2021-08-16 11:2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8月14日人民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不仅“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名录制度、分类保护政策、传承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而且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

  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全社会对“非遗”的重视、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但缺资金、缺场所,“非遗”传承频遇难题的现象依然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下,部分“非遗”项目、门类推广后继乏人,有的甚至濒临失传、灭绝的危险。

  面对“非遗”正面临着断层与失传的困境,全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不仅要加强对“非遗”的保护,更要积极、主动地加大宣传和政策支持,切实承担起传承发展民族“非遗”的时代重任。因为传承发展就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也只有切实做好传承发展,才能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使其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得到更好发挥。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抓好“非遗”保护的同时,一方面高度重视传承人的培养。要通过广泛动员起社会力量,提升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热爱和参与,让“非遗”传承发展后继有人,并激发“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要珍惜“非遗”传承发展的时代机遇,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努力摸索出一条既适合“非遗”保护,又能促进其传承发展的新路子。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刘纯银)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