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节约粮食,贵在行动

2021-11-03 11:2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有了清晰的行动指南。(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仓廪实,天下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餐饮浪费现象直接危及粮食安全。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透露,“每年我国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巨大的数字对浪费粮食又敲响了一记警钟。

  粮食吃起来容易,种起来难。从田间到餐桌,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者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浸种催芽、耕耘灌溉、育秧插秧、施肥锄草、打药除虫、收割翻晒、去壳上市,还要经历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粮食和劳动者心存尊重与敬畏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浪费。然而,总有些自觉或不自觉的浪费粮食现象发生:请客时为了显示“大方”,留下一桌“剩宴”;为赚取流量,一些“大胃王”“吃播”博主“胡吃海塞”;不好吃就随手扔……“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八连丰”,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加上全球疫情肆虐,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决定了我国粮食安全可能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在增多。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等同于粮食增产,实际上,节粮减损是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有效的措施,相比于增产,节约粮食相当于开发“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不仅节省了耕地和水资源,投入相对较小,保护生态环境,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袁隆平曾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斯人已去,良言当记。

  节约粮食、贵在行动,需要人人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杜绝一切奢侈浪费行为,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消费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树牢节俭理念,严守各项纪律要求,把艰苦奋斗当成一种信仰,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习惯,用实际行动向餐饮浪费说“不”;粮食仓储企业和流通企业要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科学储粮、节粮减损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颗粒归仓。

  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进一步做实做细监督职责,大力整治浪费之风,把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的重要方面,通过“定期曝光”“在线举报”“大数据督查”等创新手段,坚决遏制餐饮浪费行为,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让粮食真正用来消费而不是浪费。(乐兵)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