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最温暖的尾随”展现了执法温情

2021-12-29 11:0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浙江乐清市芙蓉雁楠公路上,一位六旬老人步履蹒跚地走着,她的身后,一位民警紧紧跟随,一辆警车默默护送,足足“尾随”了一个多小时,有人说这是“最温暖的尾随”。原来,老人以为芙蓉镇上有戏班子搭台唱戏,便从6公里外的永嘉古庄村一路步行来到这里。(12月27日《钱江晚报》)

  “尾随”通常给人一种不好的惯性联想;然而,“最温暖的尾随”打破了常规,突显出警方尊老敬老的善意,彰显了人性化的价值底色。换言之,“最温暖的尾随”并非警方的义务,而是出于他们朴素人性中的善良。

  乡村老人也有精神诉求,地方戏曲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冒雨打伞看戏”也好,徒步六公里去看戏也罢,为了享受精神食粮,一些乡村老人不辞辛苦。为了去看戏,新闻中这位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公路中间,由于过往车流较大,加上隧道内光线昏暗,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面对老人背离交通法规、背离文明的行为,民警进行了劝阻。然而,这位老人的脾气像个小孩子,“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执意不肯上警车,并拒绝民警靠近她。所以,“最温暖的尾随”既有“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也有警方的善意与体贴。正是有了民警的善良与担当,这位老人最终才化险为夷。

  部分农村人所认同和遵循的规矩,与城里人的规矩有所不同,长期生活在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的乡村,导致有些老人缺乏规则意识和基本文明习惯的系统养成,让失范行为上演。在无可奈何之下,“最温暖的尾随”成为一种“最不坏的选择”。

  不论是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延长绿灯时间,还是“最温暖的尾随”,警方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简单生硬地进行规训与惩罚,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走出困境。更进一步说,警方不仅有“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的同理心,还在细节上考虑得很周全,行动上很柔软,显然值得点赞。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认为,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过渡。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者采取相应的惩罚举措,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社会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能力。“最温暖的尾随”并非对失范行为的沉默和纵容,而是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观念重塑与更新的产物——只要能够达到守卫公共安全的目的,哪怕公共部门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离不开多方合力。哪怕是执法,也可以像“最温暖的尾随”一样,更柔软、更细致、更温情一些。(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