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别让劝酒风“吹皱”了年滋味

2022-01-12 11:1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不当劝酒行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尤以节假日、婚丧嫁娶等时间点和场景为甚,因为共同饮酒导致伤亡而引发的纠纷案件屡见不鲜。临近春节,多地多部门发布倡议书,倡导“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1月11日《法治日报》)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里的劝世良言,不光是对青少年有益,对于中老年人,以及乐于沉溺于酒桌文化和劝酒陋习的人们,都是有意义的。中华诗酒文化源远流长,劝酒习俗自古有之,在文艺范的记述中,杜康造酒刘伶醉、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醉翁亭记》千古传诵、苏轼“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往往都是浪漫雄奇、迷离徜恍的,从这些似乎看上去,酒真的绝对是个好东西。其实不然。

  自古以来,只有粮食大丰收才有酒类大产出,所以,适量饮酒和节约粮食、农安天下有着内在的关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从社会各界到相关行业,都已将对于理性饮酒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引导和培养消费者形成理性、适度、健康的饮酒行为和消费态度。

  尤其是,小酌怡情,嗜酒伤身,劝酒则可能伤人害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样的“饮者”,要么喝的是低度数米酒,适可而止;要么是酒量特别好,不会喝醉;要么是酒品特别好,酒后有德。读书听故事要穿透表象看本质,穷形尽相学气质,不可过分艺术化地相当然。

  近年来,酒桌伤亡等悲剧事件的发生,便是不当劝酒的极端案例。而不当劝酒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社交场合酒桌之上的软强制、硬压服,聚餐吃饭喝酒劝酒斗酒,是为了办事,为了显示权威或者完成交易,初心不正,自然场面就混乱。真正的亲朋好友其乐融融的聚餐场面,应该不会不当劝酒,有人反而可能在酒后专门负责找代驾,或者把喝了酒的同桌客人安全送到家。这样的适量饮酒、不劝酒、酒后讲公德的正能量案例,应该比比皆是。

  而在另外一些存心不正的场合,劝酒成了显示社会身份和所谓人际威慑的公开手段,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具有表演和炫技性质的酒桌节目,什么“感情深、一口闷”“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 “我是兄你是弟,我说咋地就咋地”等顺口溜以及相关短视频的流行,恰恰是借助所谓隐性的人情考量和面子文化,而进行不折不扣的道德绑架,使得基于法律规则、契约意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的社会规则被矮化,折射出强弱、主客甚至男女等不平等的人情关系、人际关系格局。这样的酒桌和酒场,不管是同事聚餐、同学聚会还是同乡聚集,何来逢年过节之时的人间真情、真意、真滋味?

  新年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丝毫不容放松,适当文明聚餐,力戒不当劝酒,适量自愿饮酒,鼓励出行戒酒,应该成为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方面。这离不开包括餐馆、酒吧等场所经营者负起责任,每一个桌上人包括饮酒者家属也要主动参与和实践。健康温暖、和谐有序的社会人际关系需要靠同心同德、肝胆相照、众志成城去维护,传统的亲朋故旧和工作中、生意场的伙伴关系也需要靠着相信法治、相互尊重、崇尚正义的共识去攒聚。越是逢年过节、辞旧迎新,越要理智、清醒、坚定,朝气蓬勃地一起向未来。(张翼)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