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花式售书”不如潜心做好书

2022-01-12 11:2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借潮玩概念推出“图书盲盒”,买到什么书全靠碰运气;主播叫卖“1元图书”,直播带货击穿底价……近期,图书出版行业推出层出不穷的销售“新玩法”,引发不少争议。有人点赞是行业突围创新,有人则批评是饮鸩止渴。(据1月11日《光明日报》)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各种非常规营销手段和模式的出现,也曾让人眼前一亮,给许多爱好阅读的人以惊喜和愉悦,对推进全民阅读、繁荣文化市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林林总总的营销方法也引起诸多争议。如何规范营销模式,给图书销售创造一个好未来,值得从业者深思。

  就像新闻中所言,随着“盲盒经济”持续火爆,一些机构趁热推出“图书盲盒”。新潮是新潮,时尚是时尚,但这种模式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图书质量不高、不接受退换、打着“盲盒”旗号清库存等,都为“图书盲盒”的发展埋下隐患。当然,比“盲盒”更火爆的是直播带货,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涌进这一新赛道,部分网红带货售书,折扣降至三五折屡见不鲜,1元销售更是突破价格底线,给人以“卖孩子买猴——就是个玩”的感觉。

  “盲盒图书”、直播带货、短视频等销售渠道兴起,的确带动了部分图书销售,作者、编辑、销售人员等可以跟消费者直接对话、互动,有利于拓宽渠道、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但万事都有个分寸,倘若“盲盒图书”一再削弱消费者的阅读体验,假如直播带货一再没有底线地“薄利多销”,出版社利润会越来越薄,可持续投入缺乏保障,创作者的积极性降低,势必会影响图书行业的发展,对推进全民阅读也会造成障碍。

  “花式销售”的背后凸现图书市场的普遍焦虑。然而,如果只是把“玩花样”和“破价”作为卖点,造成图书市场的“虚假繁荣”,无异于饮鸩止渴。正如专家所言,“盲盒”式的营销策略、电商“爆款驱动”的销售导向、“算法推荐”的引流模式,与图书作为内容产品的“丰富度”要求并不完全相符。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范网上网下出版秩序”,“加强出版物价格监督管理,推动图书价格立法,有效制止网上网下出版物销售恶性‘价格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一规划的针对性很明显,需要相关部门认真对图书市场和信息时代图书销售模式进行调研,出台图书定价法规,不仅挤出图书价格的虚高水分,也不能任由销售环节在价格方面任性而为。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有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而图书销售尽管属于末端环节,但属于给消费者呈现文本的关键步骤。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规范图书销售,发挥好引导、监管、服务职能,让社会公众能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体验。

  当然,如今图书市场存在普遍性的焦虑,原因除了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之外,优质产品输出的匮乏也是主要方面,这不仅需要创作者能够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追求,更需要出版行业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图书而努力。

  总之,“花式销售”不如潜心“做好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尽管做到“洛阳纸贵”有些遥远,但只要秉承“做好书”的理念,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图书市场一定能步入一个鲜花夺目的春天!(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