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讲好残疾人故事,点亮残疾人心灵

2022-01-19 11:1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日前,中国残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实施党员帮扶残疾人行动等10项重点任务。其中,讲好残疾人故事,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形象,也是重点任务之一。

  讲好残疾人故事,首先要讲好残疾人自身的故事。残疾人是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等存在长期缺损,或长期存在多重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像健全人那样平等、充分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活。因此,他们往往是自卑迷茫、固步自封的,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一些残疾人甚至荒废时日、颓废人生。而讲好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则可以增强其他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激发高昂的斗志,活出人生的精彩,彰显自己的价值。

  很多50后、60后、70后在上世纪80年代应该听到过张海迪的故事。50后张海迪在小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沉沦,而是以顽强毅力与疾病作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从1981年开始,新华社等媒体对张海迪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她成了亿万国人的偶像。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先后翻译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更是让张海迪名噪中华,激励着全国上下无数人。

  这就是讲好残疾人故事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样的案例多多益善。据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广大残疾人需要一个个榜样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来鼓舞激励他们激发起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如今,虽然许多地方在评选表彰“自强之星”,全国层面也有“全国自强模范”之类的评选表彰活动,但不必讳言,对这些“自强之星”“自强模范”的宣传可能还不够广泛深入,故而在残疾人群体中,能被公众普遍记住的自强典范,还相当少见。如今,中央相关部门提出“讲好残疾人故事”,这表明,到了对广大残疾人树立耀眼的精神旗帜、鲜明的激励标杆的时候了。

  讲好残疾人故事,还应该讲好我们国家、社会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故事。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以来,我国从上到下的相关部门都尊重残疾人意愿,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消除社会歧视,推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切实增进残疾人福祉,推进残疾人平等分享发展成果。这些举措,推动了残疾人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这方面的故事也要讲好,以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爱残疾人,让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光明”,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聆听到“声音”,让他们残缺的身体在心里变得“完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讲好残疾人故事,点亮残疾人心灵!(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