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不随意更改老地名是对文化的尊重

2022-06-28 11:0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6月2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要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6月23日《北京商报》)

  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名字却已经面目全非。行政区划调整、旧城改造、撤乡并镇,种种外在因素的干预,让不少老地名变成了过往云烟。随着这些老地名远去的,还有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乡愁的记忆。

  我国《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对地名文化的重视,加上急功近利的冲动,一些地方随意更改老地名,在地名命名上“求新、求大、求洋”,结果是受累不讨好。新地名往往既没有文化内涵,又无法获得群众认同,远不如不改之前的地名更有内涵。少数地方在地名上改过来改过去,不但改丢了历史,还改丢了文化,人们最后还是习惯于使用老地名。

  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文化传承保护的要求,应该成为各地在更改区划、更改老地名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事实证明,除了张家界、黄山等少数地名的更改比较成功之外,大部分地方在区划调整时的更名,并不尽如人意。可一旦丢掉了老地名,再想改回去就会非常困难。一些城市在街道的命名上同样存在太过随意的问题,不少城市将老地名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让人无法找到自己的家门口。

  地名不只是一个地理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老地名的背后不仅有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历史文化、名人轶事,可以说,一个地名可能就是一段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面对老地名时,面对的其实是我们的历史文化。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关注到老地名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把老地名保护问题提上了日程。比如北京市将583处传统地名列入保护名录,明确对于进入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将建立全流程审批机制,严格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保护名录内的传统地名。而南京市则将乌衣巷、朱雀桥等120个老地名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些举措有助于老地名的保护,让老地名能够继续传承。

  老地名不能随意更改,这是对老地名的保护,更是留住我们的文化记忆。同时,我们也应该挖掘老地名背后的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讲好老地名的故事,让老地名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继承与创新中继续记录时代的变迁。(徐刚)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