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让“云端见”氤氲出文艺的花样年华

2022-07-05 11:0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看话剧、听戏曲、看演唱会……线上观看文艺演出的形式越来越受欢迎。许多人透过手机屏幕感知戏剧的魅力,与亲朋好友在线分享聆听古典音乐会的喜悦。多种艺术样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不仅满足了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探出新路。(据7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云春晚”“云贺岁”的精彩亮相,到北京人艺的系列线上“经典剧目放送及导赏”展演;从崔健线上音乐会引发的“浩大”怀旧情怀,到人民日报新媒体举办“追光向未来”毕业云歌会……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技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代,“云”技术正在“扩容”文艺生态,正在悄然改变着文艺传播形态,持续刷新着人们对“云端见”释放的文化魅力的认同。

  时代总是在变与不变中进步,一些过去的传统,总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而“改头换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话剧、戏曲、演唱会等作为传统的舞台艺术,“身临现场”感受舞台演出的氛围,是过去人们喜爱的做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线下的演出被压缩,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不破不立”,线下演出的消减倒逼了数字化文艺的“星光璀璨”,业已呈现出势不可挡之态。

  以国家大剧院为例,从2020年4月11日推出首场线上演出开始,国家大剧院至今已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4月15日,崔健举办首场微信视频号线上演唱会“继续撒点野”在线观看人次达4468.1万……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探索将演出搬上“云端”,创造更多艺术传播的可能性,让更多文化内容被看见,另一边是广大观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享受着线上展演得到的艺术熏陶和审美体验,二者可谓实现了“美美与共”。展演“云端见”打破时空限制,强化了互动的可能,又降低了观众的消费成本,同时也让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被推送到更多人面前,这不仅是艺术数字化的突破,也是创作和表达上的“新翻杨柳枝”。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推动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业态升级,调整优化文化业态和产品结构。鼓励各种艺术样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展演“云端见”自然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云端见”不能只是疫情下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文艺展演的长久之策,要实现线上与线下水乳交融的目的,让文艺演出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还应该在创作和传播上“更上一层楼”。一则,要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原则。在互联网语境下,要让自己的作品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离不开作品的价值表达。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能够时刻站稳人民立场,推动作品的数字转化,推出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高度的作品,提升更多人的精神思想境界,筑牢文化自信。

  二则,尽管展演“云端见”还无法替代线下的演出,但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在数字赋能上下“绣花功夫”,通过数字技术去实现“多方互动”,利用VR、AR及全息技术,重构展演的主客体关系,给观众更多沉浸式的体验。

  让展演“云端见”氤氲出文艺的“花样年华”,如是的美好值得憧憬!(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