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古装剧“服化道”要符合历史真实

2022-07-07 11:3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7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以“弘扬新风正气,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优秀电视剧”为主题的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7月6日人民网)

  时下一些观众之所以喜欢看古装剧,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图个轻松愉悦。现代人整天生活在柴米油盐、职场家庭、钢筋水泥以及汽车的喧器之中,难免感到压抑,而时下的一些古装剧虽也不乏刀光剑影,但从整体来看,古装剧所展现出来的世界是自然、轻松、令人沉醉的;二是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热爱。比如“镶嵌”在剧情中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古风音乐等,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古风的意境世界,让观众沉醉其中,同时,勾起观众对历史和古典文学的追溯欲望。而具体到对古装剧服化道的喜欢上,无非是与现代装束相比,古人的发髻形式变化多样,发饰尤其是古代妇女的发饰花样百出,衣服描金绘彩、金针银绣,古代道具更是一些漂亮玩艺儿。这些东西均给观众以非常好的审美体验。

  应该承认,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古装剧精品力作,无论是在内容情节上,还是场景设置上,以及服化道上,均坚持了清新质朴的健康审美情趣。但也应看到,有部分古装剧,包括古装武侠剧、古装神话剧,除了在情节内容上胡编乱造,在服装发型道具上没有一样做到严谨规矩,尤其是群众演员的服装发型,大量古装剧的繁华街道上,除了主角,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得破破烂烂,不可容忍的是几乎所有人穿的都是粗布衣服,看不到半点丝绸,发型更谈不上,基本都是歪歪扭扭的帽子遮盖住头发了事,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中国古代城市的穷人真多,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几个赏心悦目的行人,这显然与史实不符。

  再比如某些水果和作物当时还没有传到我国,在某些古装剧中却出现了。在笔者近年所看的数部战争题材的古装剧中,就有明朝的战将运筹帷幄时用放大镜看地图;清初人用火柴(亦称“洋火”)点烟。在现代战争剧中,国民党军官的一身戎装兼有北洋时代的日式、抗战以前的德式、抗战以后的美式,桂军的帽子、晋军的上衣、东北军的腰带,“中央军”的勋标……反正导演认为是国民党军队的,就叫演员穿,却不管是否有区别。

  演员化妆方面,无论是化妆师还是演员有不少不懂或不讲化妆美学常识的,“动人春色不需多”是一条基本的审美常识,自古皆然,可现在的一些古装剧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要么在化妆上任凭化妆师随意摆弄,要么自己往脸上大量涂脂抹粉……

  诸如此类在服化道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反映出一些剧作编导、服化道负责人以及演员的无知、审美意识低下,毁了历史学家、专业人员的基本常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毁了观众的基本常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古装剧服化道要符合历史真实,不仅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意义,也为以后古装剧创作、古装剧服化道审美,提供了某种遵循。

  座谈会上,某视频网站的首席内容官介绍,平台将建立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对每部剧的服化道严格把关,一是对不同题材不同年代的剧集,探索建立不同的标准规范,二是邀请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员进行把关,三是通过合同条款规避、追究某些粗制滥造的服化道供应商,让良币驱逐劣币。笔者觉得这种做法甚好。不过,说到邀请历史学家、专业人员进行把关,笔者觉得不光是影视剧播出平台要邀请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员进行把关,一切从事古装剧制作的电视台、影视公司都应该邀请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员进行全程把关。只有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并从源头上抓起,才能不仅“历史地”再现确曾存在的史实,更能“艺术地”表现丰满的形象和跌宕的情节,同时,避免古装剧服化道闹出常识性笑话。(王志顺)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