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景区可探索常态化“免门票”模式

2022-10-12 11:3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国庆节期间,福建武夷山景区游人如织。“在网上做攻略时发现武夷山主景区免门票,立马订了机票。”来自辽宁的陈女士说。今年以来,福建武夷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湖南张家界大峡谷和七星山等景区纷纷出台免门票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这些探索为旅游业打破“门票经济”、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提供了思路。(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多地景区免门票背后,一方面有着地方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缩小、竞争加剧的结果。近三年来,因疫情反复,各地景区频频应防控要求而停业,经营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采用免门票的方式吸引游客。目前,各地景区的免门票期限并不长,一般为数月,多数截至年底,属于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其实,景区应加快迭代升级,调整经营思维,探索常态化免门票模式,以尽快摆脱“门票依赖”。

  目前,我国不少景区门票价格相对较高,在人们的旅游费用支出里,门票占了较大比例,所以免门票政策对游客的吸引力极大,免门票景区的旅游热度也很高,对旅游经济大盘亦有直接促进作用。比如在免门票政策带动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武夷山市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累计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65.45%。

  将景区免门票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执行,不能只计较门票收入的损失,需要转变思维,学会算总账,统筹旅游产业链的整体得失。此种模式已有成功案例,比如杭州西湖景区、南京多个知名景区等,均实施了免门票模式,表面上看景区门票收入没了,但“堤内损失堤外补”,随着游客数量激增,相关产业链均受益,使得旅游经济不再是景区“一枝独秀”,而是实现了各环节“雨露均沾”,让更多从业者和商家享受到旅游经济红利。

  显而易见,各地应深刻认识“门票经济”的弊端,放眼旅游经济的全局,以更大的格局来衡量门票利益得失,鼓励景区走出“舒适区”,不再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同时全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推动旅游经济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蛋糕”重新划分。出台免门票政策的地方,可对疫情防控期间的临时性免门票政策,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旅游经济的整体状况,研判长期免门票政策的可行性。其他地方也有必要学习借鉴。

  景区作为免门票政策的核心要素,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和自身定位,积极拓宽经营范围,增加露营、热气球、高山管轨滑道、夜经济等体验项目,与民宿、酒店、交通、餐饮等商家达成紧密协作关系,形成旅游产业的利益共同体。换言之,各地可以景区为主导力量,敦促各环节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共同体。(江德斌)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