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教授村”赢在尊师重教、崇尚读书

2022-11-21 10:2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童村,自20世纪以来,先后涌现出“生物克隆先驱”童第周、中国山水画大师童中焘等70多位教授和高级工程师,成为有名的“教授村”和“长寿村”。“积德之家,好书广读”正是《童氏宗谱》里的两句话,童氏家族是一代代牢记着祖训成长成才的。(11月20日《宁波日报》)

  与集聚着更多机会和资源的城市相比,乡村在教育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小山村出了70多位教授”,则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逆袭”。它的“成功密码”何在?该村童氏家族拥有尊师重教、崇尚读书的好家风,让一代代人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从这个村庄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所谓家风,本质上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所倡导和传承的价值观念。家风的传承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深层次的行为规则传递,这个规则就是家庭乃至家族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系统与规范系统。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怎样为人处世,等等,都是按照这个行为规则进行的,并由此表达了家族对周围事物、人际关系的看法、理解、情感和信仰。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乃至家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家风给人们建构了千姿百态的“意义之网”。那些能够走出众多知识精英的村庄,大都将尊师重教、崇尚读书当成“意义之网”;不论所处的时代如何变幻,不论置身的社会如何变迁,不论村庄周围的人们如何改变,有的村庄始终保持“读书改变命运”的笃定信仰,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传奇。

  家风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也有现代生活的生成聚合。一方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小山村走出去的先贤先辈,会产生榜样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小山村也是一个熟人社会,那些依靠读书实现向上流动的标杆,也会在口口相传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家风的传承。虽然“小山村走出70多位教授”并非每个村庄都可以复制,但尊师重教、崇尚读书的文化氛围,却都可以营造,也值得营造。

  家风不是空洞、乏味的教条,而是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精神坐标,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精神世界,涵养美丽的心灵,这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应有的姿态。哪怕不是每个乡村都可以走出很多位教授,每个村庄能够更有文化“主心骨”,能够让更多孩子接受更有品质的教育,同样善莫大焉。

  打破农家子弟“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的宿命,需要激发乡村教育活力,让农家子弟有更多“争上游”的机会。这不仅需要农家子弟的自立自强和家风的滋养熏陶,也离不开“制度补血”,给乡村教育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