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邛崃市聚焦资源配置,选址市文化馆挂牌成立邛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覆盖。邛崃市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景区景点等基层文化阵地,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农村集市等公共场所,延伸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748个。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凝聚力量、为民服务的功能,推动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共址建设,深化“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格局,推行“一站式”服务,并对公众免费开放。[详情]
近年来,邛崃市聚焦长效化运行,压实主体责任,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文明实践所所长,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加强工作保障,充分统筹各类资源,在机构设置、活动场所、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加强考核指导,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专项督查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制”。【详情】
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邛崃市切实聚焦群众需求,着力构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线下统单平台,依托“文明兴蓉”平台、“为村”平台、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实时收集整合居民的微心愿和民生需求,织密新时代文明实践之“网”。【详情】
近年来,邛崃市依托市志愿服务总队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专业队伍,并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探索开展“老区新讲坛”理论宣讲活动,以“扫码听党史”“扫码听理论”等形式创新宣讲模式,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等开展理论宣讲641场;开展“助力创建·文明有我”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同时运用“互联网+”方式,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广泛宣传文明实践成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