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微光成炬汇聚星河 志愿之光闪耀灾区——雅安市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2022-09-16 17:34: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雅安讯(雅安市文明办)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雅安市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紧急向雅安市划拨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

  在市县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领导下,全市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有序组织开展人员搜救、保通保畅、转移安置、物质保供、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爱心陪护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抗震救灾强大正能量。

  党员、群众、工人、青年、妇女……尽管个个身份不同,但志愿服务精神相同。缤纷多彩的“志愿色”活跃在受灾地区,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志愿精神,传递温暖力量,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截至9月16日,雅安市共组织128支志愿服务队伍,累计6850余名志愿者,1.38万人次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开展活动2100余场次。

  知责于心 党旗引领做先锋

  “轻伤不下火线”袁超徒步18公里赴挺进灾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诠释“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的退役军人本色;“陀螺书记”王月霞“地毯式”排查,确保群众安全转移,解决群众吃住问题;“临时妈妈”杨全珍细心照顾21名孩子,抚慰心灵,护其周全;“靠不住的”杨本康强忍家人去世、受伤的悲痛,毅然投入到房屋排查工作中,为保障群众安置无忧,一刻不歇息……

  地震发生后,共产党员,成为抗震救灾中最响亮的名字,他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肩扛责任,冲在一线,奋勇拼搏在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员干部扛起那面最有力量的“红旗帜”,不顾震后余震、垮塌等危险,与部、省驰援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奋战在震后抢险救援及地灾应急排查一线。

  排查、复核、评估,党员志愿者们聚焦抢险救援生命通道、临时安置点、有人居住及活动地、在册和已销号隐患点、治理工程和监测设备等,强化技术要求,筑牢地灾安全防线,全力避免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雅安市总工会、妇联、红十字等组织职工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在灾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市、县两级团委第一时间迅速响应,积极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等青年力量参与志愿服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微光成矩,众志成城。”西部计划志愿者丁刘琪来自江苏,地震对于她来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过。她克服恐惧,与其他西部计划志愿者、青年大学生、热心群众组成57人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安置点开展帐篷搭建、物资搬运、秩序维护、群众安置等工作。

  “专业救援队伍安心抢险,我们负责陪伴孩子画画、游戏、读书、唱歌。”青年志愿者徐萌告诉记者,在安置点内建立的“青青儿童乐园”里,青年志愿者们尽心陪伴,驱走孩子心中恐惧,一扫地震阴霾。

  薛人铭、李楠、张家虎、周晓琴……9月5日至7日,连续三天,市县两级团委招募的900余名青年志愿者,用青春力量为灾区筑起温暖港湾,他们处处闪耀着志愿之光,照进群众、救援者的心里,映出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

  “看到你们这些年轻的‘红马甲’为了救灾这么忙碌,我们也要为家乡共渡难关出份力哦。”热心群众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守望相助 互帮互助一家亲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一句短短的话语,映照出荣获“四川好人”称号的王岗坪乡挖角村张磊一颗甘于奉献的心。地震发生后,他成了受灾群众,但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9月12日,他曾前往当地受灾严重的幸福村屡次背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乘坐救援直升机转移。

  9月14日一早,张磊又和其余15名志愿者开始了一天志愿者服务工作。

  张磊和其他志愿者当天的任务是拆除王岗坪乡挖角村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说干就干,只见他熟练地清理账内杂物、拆除外帐、分解帐杆、收拢打包……

  “你来了,快一起拆帐篷了。”“好!”临近中午11点半,同乡杨进居走进张磊视线,他是第五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简短的交流后,两人各自继续志愿服务工作。直到晚上9点,还有部分帐篷还未拆除,张磊和其他志愿者将在第二天继续拆除。

  搬运物资、抢救物资、转移群众、搭建帐篷等等,在灾区,如同张磊、杨进居一样既是受灾群众又是志愿者的人还有很多。

  9月10日中午,在王岗坪乡挖角村,40多名志愿者分工协作,切肉、炒菜、分装、打包,为当天两三千人的午饭忙碌着。

  “他们来救援我们,我们要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王志龙是挖角村村民。地震发生后,他与其他几名厨师发挥所长,与当地村民组成志愿服务队,为救援队伍做饭。

  手中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抢险救灾的救援人员心中一阵暖流。

  地震发生后,抢通道路就是抢通生命线,在如此急迫的情况下,机具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有没有人自愿加入志愿服务?”“我愿意,我提供两台装载机,一台挖掘机。”“我出两台拖车。”……9月5日晚九点,石棉县机械志愿者救援队看到微信群中的信息,他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到此次抢通道路的任务中去。

  “不顾一切,一心只为抢通道路!”从当晚开始,姜海波与队里的其他志愿者们开始负责草科乡其中一个点位的道路抢通工作。他说,“救援队来帮助我们的同时,我们作为当地人也要开展自救,我们也要干事情”。

  直至中秋节当晚,姜海波与队员经过四天时间,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抢修道路11条,累计抢通达20公里,服务受灾群众17户,保障900余名群众的物资输送。9月8日,在雅安市群团中心的指挥调度下,雅安银田应急救援队2名领队、9名机械手志愿者赴石棉县新民乡开展道路疏通等工作,在5天4夜的时间里,他们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任务,新民乡海子村塌方点全线抢通,马厂村道路全线抢通。

  冒着余震不断、落石滑坡、山体危险、阴雨连连等一切困难,这些奋战在一线抢通道路的志愿者们,采取机械不停、作业不断、人员轮休的方式,拼尽全力抢通道路。

  点滴爱心 聚沙成塔汇暖流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家乡养育了我,在这危难时刻我能尽一份之力,感到十分欣慰。”9月8日下午,石棉县退役军人李志刚向石棉县震区捐款十万元,此笔捐款将用于石棉县灾区,希望灾区群众坚定信心。

  像李志刚这样献爱心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一笔笔善款如涓涓细流,滴滴关爱,汇聚成爱心的海洋,流入灾区群众心中。

  “我们想尽一些微薄之力。”9月8日,20余位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石棉县电力路广场上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将他们共同捐赠的4620元交到石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手上。

  “岁数大了,不能奋战一线,但是仍然希望贡献力量。”9月7日晚,七旬夫妻匿名捐款100万元,这是本次地震中雅安市慈善总会截至9月11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夫妻俩还表示,“如果有需要,我们还愿意再次捐款。”

  除了捐款,更多雅安人用实实在在的物资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9月10日早晨,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村民王新军宰了两头猪,专程驱车送到王岗坪和新民等地。“就是想给受灾的群众添道菜。”王新军说,“我想到残疾的时候,很多很多人帮助过我,受灾群众现在的经历我感同身受,也就献出一点自己的爱心。”

  “我们一共送去了2吨月饼。”9月8日上午,雅安市市直机关工委“红旗帜”志愿服务队为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一线人员送去慰问。

  9月9日凌晨,雅安市总工会“红旗帜”志愿服务队将价值10万元,重2.6吨的月饼整装上车送往石棉、汉源,张贴着“守望相助 倾情关怀”“‘工’坚克难 ‘会’聚力量”标语的慰问品显得格外亲切、温馨。

  一份份慰问物资送到了群众、志愿者、党员干部手中,化为爱心的桥梁,传递暖暖节日的心意,鼓舞着大家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

  地震发生后,党员们发挥先锋堡垒作用,赴一线、冲在前,全力以赴守护群众。

  地震发生后,群众自发组成队伍,携手救援部队、党员干部,共抗灾难。

  地震发生后,新时代的青年,闻令而动,火速集结,面对灾情,绝不后退。

  地震发生后,市内外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风雨之后,见彩虹;跨越灾难,迎曙光。

  目前,应急救援工作已告一段落,部分志愿者也已返程。而留着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志愿精神不会消失,灾区群众将心怀感恩,铭记大爱,在这一股股涌动的暖流之下,攻坚克难,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幸福美好家园。

编辑:李尚维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