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头条

四川省2020年“我们的节日·中秋”示范活动暨第四届芦山“八月彩楼会”民俗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幕

2020-09-30 13:5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赴“八月彩楼会” 观民俗文化 赏姜城夜月

——四川省2020年“我们的节日·中秋”示范活动暨第四届芦山“八月彩楼会”民俗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幕

  四川文明网雅安讯(文/周洁 图/罗园 刘旭飞)“喜迎国庆中秋,共抒家国情怀;探寻汉代风物,弘扬优秀文化。”9月29日晚,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雅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芦山县委、芦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2020年“我们的节日·中秋”示范活动暨第四届芦山“八月彩楼会”民俗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汉姜古城景区举行了开幕式。当地干部群众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共庆佳节。

四川省2020年“我们的节日·中秋”示范活动暨第四届芦山“八月彩楼会”民俗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幕。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开展传统节日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精神要求,进一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传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展示芦山汉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整个活动将从9月29持续至10月2日,期间将举办工艺美术展、摄影作品展、盆景兰花奇石展,名优特色商品展销,猜灯谜,芦阳街道优秀节目展及古乐器表演,汉服秀、老年旗袍秀,乡镇优秀节目展演,“抛绣球”情境剧,摔酒碗-互动游戏,锦囊妙计,草船借箭-互动游戏,桃园结义情景剧-互动游戏,快闪小桥段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29日当晚,开幕式晚会以“遇见·芦山”为题,以一位旅行者的视角展开,《祭祀》《战场》《盛世》《花灯》《茶马古道》《姜城夜月》《遇见芦山》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将汉姜古城历史沿革、姜维故事、祭祀文化等一一呈现,还原了芦山“八月彩楼会”的盛况。

    节目《祭祀》中,地方主官主持着祭祀姜维的仪式,焚香祈祷,平襄楼上鼓乐齐鸣,缅怀姜维忠肝义胆,祈求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目《祭祀》。

节目《战场》战鼓齐鸣。展现了姜维与战士们浴血奋战,将外境的敌人赶出芦山场景。

节目《战场》。

节目《盛世》。商贩叫卖声此起被伏,酒肆茶坊人来人往,热闹的市井生活展现出的是远离战争的宁静与祥和,好一派繁华盛世。

节目《花灯》。

节目《茶马古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商队依旧奔赴在商贸往来的路上,用远行换来家乡的繁荣。

节目《姜城夜月》。轻歌曼舞中诠释着中秋圆月所含的美好与思念。

节目《姜城夜月》。

节目《遇见芦山》忆古颂今,唱响了芦山儿女奋斗当下、期许未来的美好心愿。

  整台演出还以城楼为背景,打破了常规舞台格局,城楼、戏台作为延伸舞台的一部分,增强观众现场感受力,同时加入动态多媒体画面,演出呈现不再局限于舞台,一幅幅历史画卷以及秀丽山水风光化作了演出的一部分,为当地人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节目《祭祀》再现了芦山纪念姜维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芦山在三国蜀汉时期为汉嘉郡治地,历代崇祀姜维。“春秋以少牢祀之”,每年由地方长官主持春秋二祭。因传说八月十五中秋日为姜维殉难日,故秋祭仪式尤其隆重。每到这一天,全城高搭彩楼四十八座,齐奏鼓乐,歌舞竞胜,地方长官在平襄楼内按少牢礼制主持祭祀姜维的仪式。芦山人民对姜维的崇奉和祭祀活动具有独特地方历史文化色彩,在全国三国文化民俗中独具特色,展现出了芦山人民对姜维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热爱。

  节目《姜城夜月》充分展示了芦山独特的中秋传统文化。于芦山而言,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也是纪念姜维的重要日子,姜维芦山筑城,奋战沙场,最终肝胆归姜城,芦山人民得以与家人团聚共享太平,而姜维和他的精神也在每年中秋为人歌颂,代代相传。

  整场晚会充分展现了芦山中秋节日优秀传统,深度挖掘芦山英雄人物和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古今先贤的家国情怀,同时融入祭祀、庆坛、花灯表演、彩楼会等多种民俗活动,打造独具芦山特色的中秋演出,展现芦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魅力。

  在节目中扮演旅行者的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向柳燃说:“芦山的中秋月夜有着别样的味道,纪念姜维,纪念那些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英雄人物,给中秋节的团圆喜乐增添一份更加深刻的意义。”

  精彩的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喝彩,不少网友也通过四川文明网、中国报道等平台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了演出,并留言,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网友“陆哥”留言:“在江苏都能看到家乡的演出,太美了!祝愿我们芦山人民越来越富强。”网友“笨丫头”留言:“愿祖国卡卡角角都越来越好。”网友“尘封的记忆”则表示,这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提升”。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