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历时15年 再现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传奇一生——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创作背后的故事
2021-11-01 15:15:00 掌上巴中
分享到手机

 

  近日,由全国知名作家苗勇撰写的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在人民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等10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回顾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晏阳初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本书的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此书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对此,记者专访了该书作者苗勇。

作者苗勇。

  创作历程

  收集资料、实地走访 从创作到出版历时15年

  提及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作家苗勇告诉记者,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而他(这里指苗勇)作为一个大巴山文人,为家乡人物风情立传,是一直以来的情怀与梦想。

  “我觉得晏阳初先生值得大书特书。他一生为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服务70余年,他曾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被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苗勇说,但很长一段时间,晏阳初在国内却名声不显。对于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巨人,应该让更多人记住他的事迹、知道他的贡献、传承他的精神。

  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也十分漫长。苗勇回忆,最初知道晏阳初这个名字是他上中学时看到书中的介绍,当时为巴中有这么一个“大人物”而沾沾自喜。后来,苗勇到县城读书后便特意去瞻仰了晏阳初博物馆。不过,当他到外地读书与同学交谈时,发现大家对晏阳初这位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世界巨人一无所知。去学校图书馆查他的资料时,发现也是一片空白。

  直到后来,苗勇在家乡参加工作后,经常有了到其他城市出差的机会,才在一些书店看到一些关于晏阳初的书籍和文章。随着对晏阳初的了解加深,他的精神和事迹让苗勇愈发震撼。“同在桑梓,这样一个人物,理当被人们所铭记。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写一写晏阳初,写出我心中的仰望。”苗勇说,晏阳初精神崇高,经历丰富,要想立体、全面地把他的经历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难度很大。

  于是,他很早就开始收集关于晏阳初的资料,在2005年5月就拟好了提纲,2006年9月正式动笔。期间,苗勇大量阅读市面上有关晏阳初的书籍,实地走访晏阳初博物馆、晏阳初亲属,以及定县、重庆乡村学院等,2007年基本成型。据了解,从开始创作到正式出版,前前后后历经了15年。该书共十章,近50万字,以饱满的激情、细腻婉约的笔触,艺术性地再现了晏阳初匍匐于大地、俯身于泥土、躬耕于田垄,无私奉献于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的史诗般的传奇一生。

  核心要义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苗勇告诉记者,这本书的核心要义主要有三个。一是讲好中国故事。晏阳初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是第一个将中国本土发明创造的平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经验传播到国外,并生根发芽取得成效的教育家,是中国认可、欧美认可、第三世界国家认可的世界名人。本书力图延续一种精神,让人全方位了解晏阳初的同时,并努力将其平民教育、乡村建设思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以真诚和感人的文学方式流传下去,立意高远,紧跟时代节拍,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

  二是晏阳初是乡村建设绕不开的人物。晏阳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践,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经济、政治、卫生、文化全面发展,为定县乃至全中国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资产,是乡村建设先锋。从现实来看,“赤脚医生”、村官直选、知青上山下乡和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等乡村建设制度,都或多或少有当年定县实验的影子,其理论和经验对当前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依然有着重要借鉴和启发。

  三是晏阳初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上世纪四十年代,晏阳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访谈时就提出:“我要向全世界提出这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五十年代后,他的足迹遍布泰国、菲律宾、印度、加纳、古巴、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亚非拉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先后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他开创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理念影响了全世界,为世界贫苦人们打开智慧和富足之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

  苗勇介绍,这本书的主要特点还体现了“三性”:政治性、故事性、可读性。

  读有所获

  传承晏阳初精神 服务广大群众

  从目前来看,本书有哪些影响?适合哪些人群阅读呢?对于这几个问题,苗勇认为,晏阳初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时至今日,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他的理论和经验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财富。首先,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值得乡村教师或乡村教育学习借鉴,适合高校老师(特别是师范院校老师)阅读。

  “晏阳初说,‘今后新教育的途径是:不要再模仿别人,要自尊自信,自己创造。’他学成回国后,尽管已有平民教育经历,但还是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游历了大半年中国,吃透情况。在乡村改造时,晏阳初也并不以‘导师’自居,提出要想‘化农民’就必须先‘农民化’,拜农民为师。晏阳初从小就树立为国为民之志,他家境贫寒,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香港大学后,只要加入英国国籍就可获得丰厚奖学金,他愤然拒绝。后来又以惊人的毅力半工半读,先后毕业于美国耶鲁与普林斯顿双料常青藤名校。因此,《晏阳初》一书也适合中小学生(特别初高中生)学习,学习晏阳初顽强拼搏、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苗勇说。

  在晏阳初学成归国后,放弃上海和北平优越生活,带着妻子和襁褓中的婴儿,举家迁入偏僻艰苦的定县农村,“穿粗布大褂,住农民的漏雨的房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真正做到了真心为民、不忘初心。苗勇说,《晏阳初》一书也适合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学习晏阳初心系劳苦大众,敬业奉献的精神,像晏阳初一样“要用我毕生的事业取得的一点经验,为全中国乃至世界出一点力量”。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