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展台

青林口:磨灭不去的红色记忆

2021-06-16 15:3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进入江油青林口,沥沥细雨如丝,断断续续,来去无声。空气被浸润得清新可人,四围群峰连绵、岚霭如纱似幔,山间林木也愈加青翠悦目。
  青砖石墙、雕花门窗,青林口古镇就像一位静默不语的大家闺秀,款款走来,一回眸一浅笑都是历史,也都是故事。
  走访红色古镇,追寻革命足迹,经历着一处处心灵的震撼,一路路精神的洗礼。
  聂学永老人,是青林口红色文化传承人第六代讲解员。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爽朗,站在红军桥上讲述红军故事,他的声音,犹如洪钟。
  1935年,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嘉陵江防线,红九军、红三十军率胜利之师,取道剑阁,于4月初进入江油青林口。
  红军在青林口短短一个多月,让这座山区小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不惊扰村民们的生活,红军战士们主要安营在镇上几个会馆里。一个多月里,红军一方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权,解放被长期压迫剥削的人民。
  和镇上其他地方一样,适合錾刻标语的地方,红军宣传队錾字队都会刻下标语。仅红军桥上就有5幅石刻标语。“婚姻自由”“坚决反帝抗日”“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硕大的石刻红色标语立在桥上尤为醒目。来往于桥上的百姓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标语,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了解了红军。
  当我漫步在红军桥上,满怀敬意地看着石板上刚劲有力的石刻标语,能感受到当年红军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红军在青林口只住了一个多月,便于当年5月上旬奉命转移离开青林口。其中一位红军教化队姓刘的女队长,因伤病无法随队前行,便留在场镇上,继续发展革命力量。
  红军一走,却给了土豪恶绅一个反攻的机会,他们组成还乡团回到青林口,对革命势力大肆打击,红军女战士不幸被抓捕。为获得红军的秘密,还乡团把女战士绑在“合益桥”(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桥)南头一根木柱上示众、严刑拷打,使尽各种招数仍未能从女战士口中套出任何机密。最后被惹恼的恶霸用刀活活砍死了英勇不屈的女战士。刘队长牺牲前说:“你们杀我,我不怕死。不准你们伤害青林口的老百姓!”
  古镇红军桥
  为了纪念在桥上被杀害的女战士,1966年青林口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沿用至今。
  在青林口一条巷子的墙上,红军写下了“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大众的救星”这句话,每个字1.2米见方,十分醒目。但是红军走后,白军回来,妄图铲除红军标语,青林口老百姓十分着急,暗下商量并且组织了50多人的反抗队伍,还派出暗哨放风,一旦发现敌人动手,就敲响铜锣,然后镰刀铁锤一起上,拼死保卫红军标语。可是一连过去了好几天,反动派没有动手,老百姓松了一口气。但就在这时,暗哨来报,说反动派只改了一个字。把青林口人气得更惨。原来,反动军阀把“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大众的救星”的“红”字改成了“国”字。但青林口人是有智慧的,敌人改一次,青林口人又把字改过来。敌人终究疲惫了,经过较量,老百姓取得了胜利。
  踏在古旧的青石板上,徜徉于悠长的川西北传统民居间,感受着红军当年的革命激情,穿越八十多年历史云烟,仍在传递着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川西北气矿 廖光明)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